□李君峰
“想增加这条管线就必须有设计图纸,否则这条管线就不能增加。”
“你们单位没有安装资质,这个活你们单位不能干。”
“现场的工人没有操作证,你们单位不能再使用这个电焊工了。”
“想开叉车,可以呀,但是要考试取证,没有证不能上车。”
……
这个总是在说“不”的人是橡胶厂机械动力科特种设备专业技术管理工程师杨立。这些工作场景对他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是在照章办事,可是不熟悉他的人却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
想提高一下容器的压力、想更换一下容器的介质,但是因为安全阀的铅封断了没有及时更换,压力表的标签没有及时更新等,都让他一票否决。没有设计的同意,没有办理注册手续,那些带“压”的容器、管道,就被他用“不”字贴上“封条”,而这个不字,也成为了保护安全的守护神。
橡胶厂丁苯一车间一工艺塔出现了腐蚀穿孔隐患,10层塔盘高的位置他爬上去了10多次,直到设计院拿出修复更换方案,他才放了心。有一车间管理人员曾对他大声吼道:“我望着你就怵头,别人都说行的事,怎么就你说不!”
“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在对不安全行为说‘不’,那我们的安全管理就是真正做到人人尽责了!”杨立理直气壮地回答。
不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安全阀没有合格证,没有进行打压测试,换热器还没有办理完成注册手续,电梯没有安全检查记录,维保人员没有签字,到他这里都不行。
自从负责橡胶厂特种设备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后,他的工作模式就进行转换,以前是一种以肯定的方式协助大家干,现在却变成了一种以否定的方式督促大家干。
不,不行,不能,不可以,行不通,这样不对……这一连串的“不”字,从他嘴里流出,形成了一种维护安全的模板流程。
“你这条巡检记录没有上传。”“ERP中的主数据和台帐没有一一对应。”看着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主动说“不”,他舒心地笑了。他的坚守没有白费,“如果有一天,所有的申请资料到了他那里审批都合乎规范,如果再没有不经设计就安装在管廊上的管线,再没有不经考试培训取证就上岗的员工,到那时,我的字典中就不会再有‘不’字。”杨立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