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0月,齐鲁石化炼油板块累计盈利位列集团公司十大炼化企业第二名,为完成全年效益目标筑牢坚实基础。”11月1日,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经理李小军在厂早调度会上通报效益完成情况时语气笃定。
今年以来,炼油厂扛起创效主力军责任,充分挖掘原油资源潜力与装置产能优势,在提升原油加工量、增产特色创效产品、加大成品油产销协同等方面发力,真正实现效益“颗粒归仓”,用实干担当交出一份攻坚创效的亮眼答卷。
精算统筹 加工量再攀新高
不同产地的原油品质、酸值差异较大,如何在掺炼过程中实现高效匹配,是提升原油加工量的关键。
“10月份,第三常减压装置加工原油30万吨,渣油收率较计划提升1.07%,重油加氢原料优化到位。”炼油厂生产调度科科长谢宏超依据实时刷新的生产数据,梳理原油加工“智能方案”月度成绩单。
该厂以原油酸值为核心,开展智慧动态调控,如同医生根据病人体质调整药方,既守住生产安全底线,又实现效益最大化。
“我们依托精准流程模拟,经过多次仿真计算才敲定掺炼策略,相当于给装置装了‘智能导航’。”11月10日,第三常减压车间主任王军指着屏幕上优化后的生产参数曲线介绍,生产实践充分验证了方案的成效——2个月内累计掺炼胜利油202个小时,直接增加效益152万元,实现严守工艺红线与效益提升“双赢”。
“这份成绩不是单点突破的结果,而是全流程精密统筹的成效。”谢宏超语气坚定。
为充分释放装置产能,炼油厂提前优化北生产区装置检修计划,8月份加氢裂化装置顺利开工,确保全厂物料平衡。面对蜡油库存偏低的“口粮”预警,厂生产调度科紧盯原油进厂衔接环节,保障“粮草运输线”畅通,并建立“日平衡、周分析”机制,实时优化物料流向,让装置“吃饱吃好”高效运转。环环相扣的统筹协调,为做大原油加工量提供坚实保障。
深挖潜力 末端产品创效增收
硫黄、石油焦这类炼油生产链条的末端产品,近期因价格大幅攀升,从“不起眼的尾巴”变成创效的“香饽饽”。
“近期,石油焦价格涨势很猛,一定要抓住创效良机。”10月21日,厂生产调度科副科长王硕拿着最新市场报价,振奋的声音立刻传遍调度台。
11月14日,联合装置车间主任郭立春一上班,先到装置区巡查,确认重点设备运转正常后,又赶到控制室叮嘱岗位员工:“现在是石油焦创效的关键期,第二延迟焦化装置必须满负荷运行。”
炼油厂技术团队反复摸索,将焦化装置加热炉出口温度精准锁定在最优范围,促焦化原料深度裂解,做到“吃干榨净”。经过数十次调试,成功将焦炭塔生焦时间压缩了2小时,大幅提升石油焦产能。
与此同时,在硫磺二车间,一场提质攻坚战正紧锣密鼓推进。“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彻底脱除硫化氢。”该车间副主任杜宝龙蹲在液硫池旁,观察现场实际情况反复下达调整指令。
该车间技术团队连续一周扎根现场,攻关硫黄纯度提升,反复试验优化鼓泡量,像雕琢工艺品一样打磨产品。当最新检测报告显示硫黄纯度持续攀升时,杜宝龙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稳产提质 王牌产品增添活力
高标号汽油、高品质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是原油加工的核心“王牌”,也是炼油效益的主要支撑。
“上周,原料性质突然波动,辛烷值出现下滑迹象,我们连夜蹲守现场调整参数。”11月12日,催化裂化车间技术员张文博紧盯中控屏幕上的曲线说。
辛烷值是衡量汽油质量的关键指标,为稳定产品质量,炼油厂第一时间启动全流程联动机制,通过稳定反应温度、控制反应压力、维持催化剂高活性等一系列优化措施。经过整夜奋战,不仅稳住了装置高转化率,更推动辛烷值稳步提升,用全流程精准调控化解质量危机。
10月份,炼油厂超额完成成品油生产计划。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源之于全体干部员工对装置安全运行的精心呵护,对全流程优化的精益求精,更是大家攻坚克难的汗水结晶。(记者 王敬华 通讯员 郭炜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