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公司工艺报警率下降至0.19%,与1至3月份平均工艺报警率4%相比下降了95%。公司工艺报警与联锁管理专项治理行动初见实效。”齐鲁石化生产技术部工艺技术科科长卢华说。
工艺报警是指工艺参数超出控制范围时发出的警报,是联锁发生之前的预警,往往以灯亮、声响、数据显示异常等形式呈现,引起操作人员的关注和警惕。
自4月份开始,公司加强了工艺报警与联锁管理,通过降低高频报警、消除无效报警数量,提升工艺报警有效性、时效性,及时处理报警及生产波动和异常工况等措施,严肃了工艺纪律,规范了联锁管理,工艺报警率大幅下降,生产运行本质安全得到有效提升。
梳理数据 消除虚假
由于历史原因,工艺报警台账、工艺联锁台账、工艺卡片、DCS 系统等管理系统之间存在部分数据设置不统一、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无效报警、高频报警较多,员工称报警声为“狼来了”。
“狼来了”真假难辨,容易降低操作人员的警觉性,造成对真报警熟视无睹,从而引发联锁,甚至发生事故。去除虚假之音是当务之急,拉起一条“真带电”的警戒线刻不容缓。
公司重新修订了《齐鲁石化工艺报警管理细则》,对工艺报警管理提出了更严、更细、更实的要求,并迅速贯彻落实到生产一线。
4月20日,第二化肥厂丁辛醇车间控制室内,生产技术科工作人员手持报警台账,与车间技术人员逐一核对DCS工艺报警值的上下限。
“全面梳理全厂工艺报警情况,重塑建立工艺报警1487条,其中仅辛醇异丁醛装置就修改了43个报警值,去掉了9条无效报警。”第二化肥厂生产技术科副主任师司道朋介绍。
按照紧急、重要、一般三个等级对报警进行分类设置;所有管理系统中报警值保持一致;联锁动作必须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一项项具体措施的落地,工艺报警管理细则成为一条“真带电”的警戒线。
内控标准 更严更细
6月22日上午9点,塑料厂高压聚乙烯控制室内响起报警声。
“刚切换的新料仓,为什么显示料位高报,不知是什么原因?赶紧去现场确认一下。”料位高报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发生冒料事故,室内主操武丽娟立即把情况通知了外操。
外操孙怀光拿起一把木锤,爬上10多米高的料仓,自上而下,连续对料仓顶部、中部和底部敲击确认,通过回声断定该料仓处于低料位状态,初步判断为液位计故障。经过运维中心人员现场维修,报警得以消除。
“报警声就是命令,无论真假,必须认真对待,只有找到真正触发原因,才能消除报警恢复常态。”值班长白柱对班组员工认真处置报警提出表扬。
工艺报警主要来自温度、压力、液位等工艺参数变化。塑料厂针对产品牌号切换频繁、工艺参数变化范围广的现状,制定了更“窄”控制范围的内控标准,以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提高操作水平,保障生产稳定运行。
封闭报警 追根溯源
“请发生重复工艺报警的单位,汇报报警原因和整改情况。”
自5月下旬开始,每日早生产调度会上,橡胶厂生产技术科对全厂报警检查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厂领导对问题单位点名问责。
完善工艺报警记录台账,认真记录并分析原因,每天检查工艺报警情况并签字确认,每周统计上报装置前十位的工艺报警情况,并分析报警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橡胶厂把“报警”管理与岗位责任制挂钩,问题追究到车间,责任落实到岗位,考核兑现到个人。
橡胶厂生产技术科连续发布10期报警问题专项通报,对报警原因分析不清、报警记录不规范等问题严肃通报并考核,提高了全厂干部员工对工艺报警的重视。
“4月份考核报警问题32项,6月份考核8项,高频报警、无效报警及错误报警明显减少。” 厂生产技术科副主任师王立军介绍。
丁二烯车间技术人员对报警数据深入分析,发现一抽提装置某再沸器发生堵挂,及时组织短停消缺,消除了安全生产隐患。
“工艺报警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对每一次报警都要追根究底,才能确保生产的本质安全。”丁二烯车间主任刘江涛谈到。(文/图 记者 王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