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4月27日上午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视发挥技术工人队伍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主题为“技能强国,创新有我”,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展示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广大职工的精湛技能和创新成果,为广大高技能人才搭建交流平台。
作为中国石化30项参展成果之一,全国劳动模范、齐鲁石化职工于江涛的创新成果亮相创新交流大会深圳会展中心。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公布的首批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于江涛,“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齐鲁石化炼油工艺高级专家刘爱华命名的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入选。
近年来,齐鲁石化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主体,发挥劳模“头雁”作用,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代企业技术创新的“主阵地”、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坚排”、创新成果转化的“加油站”、职工成长的“练兵场”,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和安全环保生产问题,公司59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挥了群众性技术创新的优势,2021年累计完成创新攻关课题283项,3项创新成果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创新成果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决赛三等奖,4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提速、提质、提效新动力。
VR虚拟培训
遨游装置“五脏六腑”
2022年4月22日,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2020年入职大学生刘宗迪,作为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最年轻“弟子”,怀揣工作室成果“VR虚拟现实培训软件”奔赴深圳,代表齐鲁石化参加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刘宗迪把该培训软件称为装置“内窥镜”。“它能让你上一分钟置身熊熊燃烧的加热炉内,研究炉管构造,下一分钟就可以抵达50多米高的常压塔顶部,在100%还原模拟的装置里无障碍‘探索’。”刘宗迪兴奋地谈道:“这项技术不仅能快速查找设备内部问题,将隐患及时消除,还能让我们这些装置‘小白’们深入学习未知领域,飞速成长,真是太神奇了!”
于江涛介绍该套软件的研发,竟然源于一次意外。当时新职工因不熟悉回流分布槽构造,出现操作失误。“如果能让大家随时看到装置‘五脏六腑’,不就能减少误操作吗?”于江涛动起了心思。
用10年的业余时间,他完成了第四常减压装置全部设备、管线、阀门及工艺流程的3D建模。2019年,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又成功将“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第四常减压装置中,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个由职工自主研发完成的虚拟现实项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可视化、沉浸式的装置立体仿真,为生产优化、设备维护、职工培训等都开辟了新路径。
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专家团队成员的快速成长、青年成才搭台竖梯,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短短3年,在工作室影响带动下,我已成为了车间技术主力,工作室严谨、认真和高标准的工作态度,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受益,在进步成长中奋进有为。”作为“于江涛创新劳模工作室”一员,设备员姜定玮说。
2020年11月24日,于江涛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当我在人民大会堂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时心潮澎湃,更加认定了只有实干奋斗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于江涛感慨到。
攻克世界难题
彰显齐鲁石化智慧
2020年1月10日,齐鲁石化《炼化含硫废气超低硫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爱华等赴北京领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仪式上亲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
气候变化加剧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硫含量”是造成大气污染主要“元凶”之一,如何降低“废气排放中硫含量”成为世界性难题。
2015年,国家出台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齐鲁石化是中国石化唯一从事硫黄回收催化剂研发的企业,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义不容辞承担起这项重任,在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借鉴的条件下,攻克道道难关,成功降低了硫黄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到了100毫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500毫克/立方米排放标准。
该项目形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不仅实现烟气达标排放,而且回收了宝贵的硫资源,近三年累计新增利税10亿元,节约装置投资20.62亿元,每年降低装置运行成本3亿元以上。目前,已取得十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专利,推广应用于国内外300余套装置,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显著,在世界工业烟气控硫领域独占鳌头,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今年公司在硫黄回收领域制定了更高的目标,硫黄装置二氧化硫的排放争取实现净零排放。”刘爱华目光炯炯。
培养创新意识
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过去一年,张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攻关课题6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2.2万元,同时大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升了工作效率。”2021年5月26日,齐鲁石化橡胶厂举办“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推进会暨课题揭榜攻关”活动,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张杰发言。
自2014年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以来,齐鲁石化始终把培养职工创新意识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公司工会为群众性技术创新搭建平台,以劳模领衔、群体创新为基础,创建并推动“区域联合、行业联动”“上下游联动、多专业联合”联盟创新模式,推动创新成果竞相涌流。烯烃厂以乙烯绩效提升创新联盟为纽带,引导上下游各创新工作室选好攻关课题,制定攻关目标,对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展开攻关。《火炬气再回收增产高附加值产品》等多项创新成果,先后在山东省和中国石化获奖。青年职工路饶荣获2019-2020年度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公司工会总结提炼的《劳动模范“创新联盟”工作法》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优秀工作项目,典型做法在全省职工全员创新竞赛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各单位搭建“四位一体”创新平台,即“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组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班组”,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创新格局。公司各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激发成员的智慧潜力和凝聚力,创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高端特色。塑料厂高密度聚乙烯各工作室紧盯世界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联合相关单位试验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第三代新型多功能茂金属催化剂,开发出茂金属地暖专用高端管材料,茂金属产品真正实现“纯国产”,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使得齐鲁石化在茂金属产品领域继续占据国内制高点,引领同行业产品市场方向。
截至2021年,共有9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省部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24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齐鲁石化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57个项目被评为公司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攻关)成果。(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