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该厂气体联合车间副主任李辉(左)、技术员郭俊强(右)根据气温变化调整装置循环水用量。
今年以来,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技术改进和细化管理,1-9月份,全厂能耗、丁辛醇装置耗丙烯、辛醇装置耗丙烯3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纯氢耗煤指标与历史最好水平持平,并连续6年领跑中国石化同类装置。
优化攻关——
装置能耗大幅降低
“我们前期进行的辛醇异丁醛预精馏塔回流阀优化,目前已经实现4个精馏塔回流全部关闭,每小时可节约蒸汽8吨。这项操作已得到固化,编入到新修改的《操作规程》中。”该厂丁辛醇车间副主任张宝国是“张宝国”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他一直把降低装置能耗作为攻关课题。
今年年初,工作室人员发现在辛醇异丁醛装置,辛醇预精馏塔底部出口的辛醇组分质量已经达到优等品标准,再继续使用辛醇精馏塔会浪费大量蒸汽。
多次论证后,他们积极进行精馏塔蒸汽减量和回流量调整试验。为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响,岗位员工精心操作,将指标严格控制在合格范围内。经过1周的精细调整,在产品质量满足市场要求的同时,最终达到回流全关的目的。
此外,他们密切关注蒸汽压力等级价格差异,发现使用价格便宜的0.4兆帕压力的蒸汽也能满足生产需要,价格高的1.2兆帕蒸汽就尽量少用。据计算,仅丁辛醇车间,合计节约蒸汽1.88万吨/年,实现年增效约1100万元。
该厂重点开展罐区优化节能,对产品外送流程进行改进,取消罐间转存。目前,包括外供在内的全部产品已经实现直供,12台产品储罐停用,同比每月降低108万立方米的氮气用量,降低能耗2.33千克标油每吨,节能增效显著。
技术改造——
废气回收有效利用
今年年初的一次采样分析数据显示,该厂外供炼油厂硫磺装置的高浓度酸性气体中,一氧化碳和氢气浓度超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技术人员迅速排查异常原因,经过分析,确定是由于系统分离罐的液相水封管线过短,造成部分气体随液相串入下游系统。
充分调研后,该厂利用3月份装置消缺时机,将液相水封加长40公分,投用后,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浓度由31%降至0.2%,大幅提高有效气体的回收利用,同时降低煤耗。
6月下旬,该厂气体联合装置的闪蒸汽压缩机扩能改造项目投入运行,新的闪蒸汽压缩机可将原先火炬放空的闪蒸汽全部回收,实现废气利用,纯氢耗煤指标进一步降低。
回收的闪蒸汽中有近50%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有效气体,按照年回收有效气525.6万标准立方米计算,可年降本增效655.8万元。
“我们新投用的闪蒸汽压缩机解决了老式压缩机功率低,装置产生的废气不能全部‘吃’掉的难题,现在是有多少‘吃’多少。”该厂生产技术科科长刘文斌介绍。
煤炭质量是影响气体联合装置纯氢耗煤指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计划处、物装中心积极协调供货商,确保煤炭质量达标;该厂优化煤种结构,精细控制氧煤比、煤浆浓度、添加剂加入量,增产氢气、一氧化碳等有效气体。
调整工艺——
丙烯消耗持续降低
“我们最大限度地引用炼油厂丙烯,不仅能够降低原料成本,还大幅降低了消耗,因为炼油厂丙烯纯度要高于化学级丙烯。”该厂生产技术科主任师杨文涛说。
1-9月份,累计使用炼厂丙烯115228吨,平均每小时18.61吨,超目标进度3772吨,增加效益1152万元。
该厂改变丁辛醇两套装置的合成气配氢方式,在气体联合装置和丁辛醇装置增加新流程,将原来气体联合车间调整配氢指标改为由丁辛醇车间直接调整,消除指标调整的滞后现象,实现精准配氢。装置工艺指标合格率达到99.71%,丙烯消耗持续降低。
他们在5个运行班组中开展小指标劳动竞赛,取得第一名的“红旗”班组在当月的奖金中兑现,使各班组拧成一股绳,千方百计夺“红旗”,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
“目前,我厂正在进行丁醇转产辛醇、废煤浆回收等改造项目,为进一步降本增效创造条件。”该厂厂长孙冠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