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打造齐鲁样板 铸就石化工业丰碑

1986年2月18日,齐鲁30万吨/年乙烯火炬整体吊装一次成功。(朱长杰 摄)

 

 

齐鲁石化烯烃厂裂解车间职工刘继远,日前被评为齐鲁石化公司优秀入职员工。这位2018年入职的大学生,如今已独立顶岗,在7月份厂创新成果评审会上,一人获得两项创新成果。
  如同接力棒的交接,刘继远从师傅秦昭明手中接下的是新的责任与担当。齐鲁30万吨乙烯历经35个春秋,不断发展壮大,一代代石化人接力奔跑,不断创新与超越,在改革发展的大洪流中,见证新的奇迹。
  石化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己任。把民生放在首要位置,为人民服务,谋民生福祉,是中国石化工业不变的追求和价值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为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对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用改善民生和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4419时,齐国古都临淄区西南10公里的金岭镇南侧汞山脚下,齐鲁30万吨/年乙烯工程开工典礼隆重举行。
  来自关东、金门、中原、燕赵、齐鲁的5万名英雄儿女,会同当地干部群众,在这荆棘丛生的荒野上,空旷寂寞的山谷里,高速度、高水平、高质量地开始兴建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开始谱写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瑰丽豪迈的伟大篇章。
  齐鲁石化30万吨/年乙烯工程建设,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四大乙烯之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成套引进项目,是国家六五”“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承载着振兴祖国石化事业的重任。
  乙烯工程总投资63亿元,共有16套主要生产装置,一座自备热电站和配套公用、辅助工程,其中10套装置从国外成套引进,5套装置引进技术和主要设备。按照国家确定的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原则,30万吨/年乙烯工程分两期建设,主要工程项目在汞山北面,4套装置建在公司老区。
  第一期工程包括30万吨/年乙烯、14万吨/年低压高密度聚乙烯、10万吨/年甲醇、7万吨/年丁辛醇、8万吨/年丁苯橡胶、5.6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等6套生产装置,加上公用工程系统等,共开工69个单项工程。
  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开始了一场豪迈的征程。没有宿舍住工棚,没有食堂搭起帐篷开火,数九寒冬,饭菜冻得结了冰渣,他们却抱定了这样一个信念,乙烯提前建成一天,可为国家创造275万元的利税,国家需要乙烯,人民需要乙烯。
  1986630日,动力开工锅炉点火一次成功,乙烯工程由安装阶段转入全面试车阶段;1987525日上午1035分,乙烯装置裂解炉正式投油。经过128个小时运行,至5301830分,生产出合格的乙烯产品,仅用了不足5天半的时间,创造了当时亚洲乙烯行业装置开车的最快速度。
  乙烯装置“87·5”投料开车一次成功,创出了五个新水平”:即时间新水平、产品质量新水平、经济效益新水平、安全新水平、环境保护新水平,开启了中国石油化工的新里程。
  1988411日,乙烯二期工程炼油配套建设1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中交,520日产出合格产品,齐鲁石化原油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年,跃居全国首位。19901030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粒料,标志着齐鲁30万吨/年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参加竣工典礼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山东省委和省政府,淄博市委和市政府及国际友人接踵而至;贺电、贺信,题词雪片般飞来。
  齐鲁石化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那如火如荼的岁月里,建设者们奉献着智慧、汗水和青春,靠着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把齐鲁石化公司建设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这些建设功臣们的名字,早已和银塔上的星光一起,闪耀在每一道管廊和塔林深处,像一颗颗铆钉,镶嵌在齐鲁石化人的心中。
  乙烯装置随着35年不断地发展,从当时30万吨的年产能,经过两轮大型改造和填平补齐,年产能已经超过80万吨。装置规模、管理方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为齐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把传统石化工业转化为现代石化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1216日,齐鲁石化30万吨/年乙烯开工建设入选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充分肯定了齐鲁石化为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的改善做出的巨大贡献。
  走过35年历程的齐鲁乙烯工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乙烯生产基地,在一次次凤凰涅槃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为国家石化工业提供了样本,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齐鲁石化自身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固本强基,成为石化行业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记者 王永军)


信息来源: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