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前第三联合车间安全员夏伟正帮助硫酸卸车作业人员穿戴好防护服。
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配套的5000立球罐施工现场。
建成后的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工艺技术员杨维鹏(右)、班长张效利(左)正进行开车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编者按]齐鲁石化碳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所生产的混合异辛烷,除公司使用外,还负责供给青岛石化、济南炼化等企业,以调合国六质量标准的汽油。国六汽油标准分A、B两阶段实施,目前国家执行的是第一阶段国六A标准,2023年1月1日国家将执行国六B标准。国六B标准比国六A标准更为苛刻,清洁度更高,将进一步减少汽车尾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我们成功了!蒸汽消耗比刚开车时每小时降低了5吨……”8月21日早上,齐鲁石化炼油厂第三联合车间副主任田蓬看到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数据后,高兴地挥起了拳头。
该项目开车两个多月,攻克了装置存在的易发生酸腐蚀难题,如今又攻破了一道难关。回顾该项目的建设开工过程更是令人鼓舞:从开工建设到产出合格产品的全过程,速度之快,创中国石化同类项目建设开车速度新纪录。
布阵
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是中国石化重点工程项目,是齐鲁石化实现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该项目由一套烷基化生产装置、一套废酸再生装置及其他辅助设施组成。项目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公司和炼油厂开始布阵。
齐鲁石化成立了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部,办公地点设在公司工程处。同时在炼油厂设立项目分部,负责项目建设、图纸催交、技术协议签订和后期的安装、试压、调试、试车等工作。
在认真分析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炼油厂提前把蜡油加氢车间与气体车间合并为第三联合车间,配齐了精干的车间领导班子,并从全厂范围内抽调5名有相关操作经验的职工和3名技术员作为支援,为项目建设和装置开车做好准备。
2018年下半年,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施工期间,公司总经理韩峰、党委书记张绍光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协调工作。公司工程处负责人带队,每天进现场,查问题,协调督导工作。
“要把项目施工任务当成检修任务来抓。”2019年春节长假后,炼油厂立即要求每天的施工作业票要在上班前提前开好,监护人员要全过程全天候坚守岗位,直至每天的收工。第三联合车间每天都要有车间班子成员带班。厂安全环保科和工程管理科每天都要到现场督导服务。厂值班人员值班时要到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施工现场督导服务,检查工作。
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车前,炼油厂专门成立开工指挥部,定期召开开工协调会。临近开车,他们把每周一次的开工协调会改为每天一次,及时协调解决开工中遇到的问题。他们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召开技术攻关会,汇聚全厂各专业各部门的优势,共同攻克难关,推动项目的进展。
强兵
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时,炼油厂第三联合车间一方面要从事老装置的生产,一方面又要建新装置,工作千头万绪,风险随时存在。
如何打赢这场老装置生产与新装置建设的双线作战?第三联合车间党支部结合“思想春耕”和“思想深耕”“吹响集结号”,动员全体职工担当作为,发扬“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珍惜新装置开车的机遇,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立新功,为齐鲁石化率先打造“两个一流”多做贡献,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光辉的一页。
第三联合车间党支部把10名党员平均分配到5个班组,强调“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职工。该车间党支部还多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车间全体党员参加义务劳动,冲在急难险重的最前面。
该车间强化了岗位培训。在职工深入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分批集中培训,集中考试,把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开展竞争上岗,根据考试成绩,现场答辩等方式选拔班长。此外,该车间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老职工向新转岗过来的职工传授工作经验和技巧,帮助和带领他们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举措,调动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营造了你追我赶,勤学苦练的浓厚氛围。”第三联合车间党支部书记胡鹏介绍。“在外出培训时,大家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培训机会,学习起来很自觉,很用功。”该车间培训负责人、工艺技术员杨维鹏深有感触。
有些老师傅每天戴着花镜看书、画流程,一直学到深夜。外出培训归来后,他们反复跑现场,对流程,记位号,熟悉装置情况,为后来装置的顺利开车和迅速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奠定了基础。
拼搏
扎实的“思想春耕”鼓舞了士气,激发了职工的工作激情。项目施工头绪繁多,任务繁重,第三联合车间的干部职工就以我为主,主动介入。
看到新建装置现场人员紧张,在老装置生产倒班岗位的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赶到新建装置进行支援。不管是打扫卫生,还是2019年3月中交后的“三查四定”,只要是能搭上手的工作,他们都抢着干……
秋去冬来,春逝夏至,项目施工走过了一个季节轮回。职工们也经历了寒来暑往的考验。冬天,八面来风,在现场待上几分钟,脸就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得生疼,脚也很快被冻麻,但他们坚守现场,不断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施工。夏天,烈日当头,他们的脸被晒得火辣辣的痛,汗流浃背,依然身着马甲在现场监护……
新建装置施工中,职工们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早上,施工人员还未到,职工们就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晚上,施工人员收工休息了,职工们还要再对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能离开现场。有时候累了一天,收工又晚,车间的干部职工们就干脆住在办公室,第二天一早接着投入工作。
职工们晚上9点、10点回家是常态,整夜不回也是常有的事。车间副主任焦方同从项目动工至今,没休过一个星期天。车间副主任田蓬干脆把家搬回了炼厂生活区,为的是节省上下班时间,有事情能够及时处置……
为了装置开车,工艺技术员杨维鹏把只有2岁的孩子送回老家,这一住就是3个月。“这些都很正常,装置开车就得这样,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装置开车期间,妻子做饭基本不把他考虑在内。那段时间,杨维鹏也几乎没有回家吃过晚餐。
春节前,杨维鹏一方面要抓培训,一方面要做操作系统的组态,很多工作聚到了一起。过度劳累的他感冒上火,嗓子一个多月都说不出话……
张效利是第三联合车间一名班长。废酸装置即将开车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装置现场,查找问题,消除隐患,确认流程,对关键地方仔细确认。诺大的装置区,他每天不知要跑多少趟,11层的装置平台,他每天不知要上下多少个来回。那一天,张效利走了5万步,这5万步的足迹,绝大部分都是留在了生产装置现场。
“这没啥,大家都很辛苦,都很拼。装置开车到了关键时候,个人多付出点是应该的。”张效利很庆幸自己赶上一个好机会,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学到了真本领,收获了很多。
受赞
2019年6月6日烷基化生产装置产出合格产品。6月25日,当废酸再生装置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时,现场的外国专家用力拍了拍杨维鹏的肩膀,伸出拇指为其点赞。对于这位平日不苟言笑的奥地利专家来讲,可不多见。
这套废酸再生装置是目前中国石化范围内投用的首套此类装置。装置由奥地利整套进口。设备布局复杂,操作精度高,500多个仪表连锁回路分布于整个装置。260℃,浓度为98%的浓硫酸生产介质更是令人不敢掉以轻心。
前无经验可循,唯有“做足功课”。接到任务,杨维鹏就一头钻进厚厚的一大摞英文资料中,当起了“书虫”。每天研究到深夜才肯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书虫”终于“啃透”了书本,搞通了操作的每个环节。开车前,大家反复优化和确认操作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认真梳理每个环节,仔细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严格落实班组、技术员和车间领导的“三级确认制度”,保证了开车的顺利进行。
开车过程中,杨维鹏工作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虽然经常因技术问题与外国专家发生争论,但并不影响外国专家对其的好感与尊重。
锅炉点火是一项精度很高的操作。燃料气与空气的配比,流量、压力等参数都需要仔细调整,稍有偏差就会导致点火失败。外国专家用专用仪器调整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有成功。杨维鹏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以一口流利的英语,严谨的逻辑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和依据,终于说服了现场的外国专家。
在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家大胆尝试,锅炉点火成功,不仅推动了装置开车的进程,还为今后同类装置的开车积累了宝贵经验。
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前做足“功课”为装置开车奠定了基础。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车过程非常顺利,从进物料到安全产出合格产品,仅仅用了4天时间,打破了国内同类装置开车至少需要7天的纪录。至此,齐鲁石化碳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取得圆满成功。齐鲁石化齐心协力,打了一场漂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