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2004年的一张老照片,睹物思人,回想当年的人和事,不由得想起了72万吨/年乙烯二轮改造配套新装置——聚氯乙烯装置开车投入釜料时的一幕一幕。唤起了对老大哥技术组长宋开生、老大姐中控班长王永平的思念,同时也唤起了那段尘封已久的珍贵记忆。
那时,正在准备乙烯二轮改造开车前的三个月大培训。由于国内还没有同等规模的装置资料可以拿来借鉴,面对眼前的新设备、新资料,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聚合釜,除了满怀自豪外,就是满眼的迷茫。
设备模拟运行系统与学习教材全是英文版本,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从学习英语短句开始,一天一提问,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蹩脚的英译汉,笨拙的中式拼读,都没能阻挡一颗颗求学的心。最后,就靠“脸熟”,把所有短语全部记下,五天时间便开始DCS(中央控制系统)模拟跑流程。
你跑现场,我上机,你走一遍流程,我抓紧再模拟一次。累、倦二字根本无法占据他们内心丝毫领地,因为在他们心中有更重要的任务必须完成。从单机试开,到单元联动,再到公用工程全部投用,全流程打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未知。开车模拟操作这件事,对我来说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我曾模拟了49次,才通过考试,而其他人甚至练习了上百次。“为了能够成功开车,练再多次也不为过!”
2004年9月1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总指挥作出决定“今天投料,装置开车!”终于到了真正检验我们成败的时刻。老大哥宋开生与老大姐王永平有幸亲手投入第一釜料,内心的激动连同那张老照片一起镌刻在那个历史时刻。
身后是公司、厂、车间三级领导,说不紧张那是假的。王永平忘记平时喝水的杯子就在身后,几次在操作台上摸索抓空,可见大家当时的神经有多么紧张。然而,身为技术组长的宋开生就是一枚“定海神针”,就一个字“稳”。到了启动批量投料的关键环节,“17步程序,240分钟,46个程控阀的动作指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早已在他们脑中过了不知多少遍。一分汗水,一分付出,换来了聚氯乙烯装置开车的一次成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齐鲁石化乙烯建设35年的风雨历程,对于每一个经历的齐鲁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老一辈留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基业长青的“传家宝”。35年的实践证明,经过几代人努力,齐鲁石化己发展成为炼化一体化特大型中央企业,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齐鲁石化人点滴的努力,汇聚成了齐鲁石化辉煌的历史。未来,一定会出现更多值得我们歌颂的平凡人、平凡事,但在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终将不凡。
“铁人”精神现光彩
口述氯碱厂退休职工陈迎炜整理记者朱亚菲
当年的乙烯开工建设就是一场奋勇拼搏的“赛跑”,谁也不愿第一个下班离开,大家总有一种干不完活儿不罢休的拼劲。每一位建设者都以一种执着的拼搏劲头,鞭策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胜利的终点。
在乙烯氯碱开工建设时期,氯碱厂涌现出了多位时代楷模。被称为氯碱厂的“王铁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氯碱厂聚氯乙烯车间工段长王真诚就是其中一位。人如其名,他刚健不挠、抱诚守真的故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1988年4月18日清晨,加班一夜未归的王真诚,早早便起来查看天气。他多么盼望今天这初春的日子,能赶上阴天或大风。因为当天有一项任务,要将36吨215桶甲醇从地面搬到5米高的储槽并卸下。我们都知道甲醇挥发性强,气味刺鼻,甚至容易中毒。面对运送风险,他多希望“老天”能帮帮忙,刮场大风,可“天公”并不作美。他们别无选择,只有直面挑战。
12名职工被分成四组,由他带头,轮番上阵。为了确保安全,即便佩戴防毒面具,也最多20分钟就得相互替换。但王真诚却一直冲锋在前,不肯下来。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好硬拽他下来休息一会儿。一天时间过去,有了剧烈的反映,他下腹疼痛难忍,但都没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直到大便带血,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可望着那剩下的一排排铁桶,望着那红彤彤的警戒线,王真诚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冲了上去。就是靠着这样一种意志力,他带领大家终于完成了任务。
像这样艰巨的任务,王真诚已不知完成了多少回。这不,车间开车前,又接到指令,需钻入地下总管对冷冻机进行检查。该管道位于地下两米多深,有300米长,管径狭小,极易引发缺氧现象。“不能把危险推给别人,”他决定亲自下去。徒弟张立新也坚持一同前往,二人就这样钻进了黑洞洞、冷冰冰的管道,一前一后“蜗牛般”匍匐前行。手和膝盖反复被铁刺割伤,黑暗中充斥着呼吸不畅,但没有任何事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谁也不多说一句话,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出现情况,退回去比爬进去更难。就这样,师徒二人在管道里爬了一个多小时!
谁也不知道二人在这个密闭的空间究竟经历了什么,但身上的伤口会说话。湿漉漉的臭泥水和沾满身的铁碎屑,不断朝二人身上的伤口发起攻击,但与完成任务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他们拼了。
事后小张感慨道,“我从师傅那里获得了勇气和力量,度过了这道‘鬼门关’,今后再没什么可怕的了。”
回顾这些往事,他们身上的那种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不正是今天所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吗?我们在王真诚身上看到的那种难得的守望初心的高尚品质,不正与今天齐鲁石化人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奋发精神不谋而合吗?齐鲁石化无数成绩背后,闪耀的不正是“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光芒吗?
在纪念齐鲁乙烯开工建设35周年的日子里,回望当年乙烯建设历程,为齐鲁石化基业长青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