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厂52年,实际创效超过52亿元!
2018年,齐鲁石化用数字树起了企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让我们将目光从荣耀的数字近景移开,投向齐鲁石化2018年的奋斗历程——
这一年,我们将企业改革发展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国家梦想紧密相连,大力实施各项变革,革故鼎新求实效,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这一年,我们将创新思维突破常规定势的界限,改革创新谋发展,员工日渐丰厚的钱包和自信的笑脸足以证明一切。
这一年,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用勤劳、智慧、勇气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环顾四周,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地炼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山东,连续26年位居全国化工产业经济总量首位,地炼能力占全国炼油能力的近30%。加之电动、市场、数字、绿色革命四面围城,对齐鲁石化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要想实现齐鲁石化基业长青、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经营创效就是“总开关”,齐鲁石化领导班子察势而谋,顺势而变,将创效意义精准定位,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安稳保效——
安全理念“聚合”干事热情
一年来,齐鲁石化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以高产为目标,全时段抓安稳保效。2018年伊始,虽是严冬,但全时段抓安稳保效的一项项举措在各个领域落地见效,破土生芽。
各单位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践行“怕学服想用”安全管理法,强化生产组织、工艺操作、设备运行管理,确保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为做大产品总量、争创最大效益保驾护航。
“只有在现场听到轰鸣的机器声心里才踏实。”和所有员工感受一样,公司领导的要求如重锤,时时敲在运维中心经理侯书波心中。300多天里,侯书波的微信运动步数总是站在排头。
运维中心将设备承包到人,责任落实到人,每台设备都有了“户主”,出了问题自然能追责到人,考核到人。
机、电、仪根据三个专业特点分别推出了“1+1+1”“点线面相结合”“医生+护士”的包机模式,夯实了每名员工的责任,护佑着装置安稳运行。
2018年8月份,乙烯装置置身多年不遇的高温、高湿天气,负荷难以提升、蒸馏塔压力高等问题相继出现,制约了产品产量昂扬趋势。
“负荷越高,损失越严重。”烯烃厂裂解车间副主任冯炳坤、朱磊内心的灼烧感不亚于高温天气。
“天气热,增加冷凝设备,先把塔内温度降下来。”于是,刚刚退役的一台换热器“改头换面”重新上岗,用作丙烯塔顶冷凝器,消除了生产瓶颈,乙烯装置得以开足马力,全年生产乙烯86.85万吨,乙烯平均负荷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干净整洁的机泵群中巡检,可以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职工王晓东禁不住感叹。
2018年,齐鲁石化大力推进“标准泵区、标准储罐、标准管廊”建设,有效改善了生产装置现场面貌,实现了设备本质安全的提升,非计划停工同比减少1200多个小时,获得了“中国石化设备管理先进企业”“化工主要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优胜企业”“集团公司2018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优化增效——
炼化携手“催化”无穷动能
炼油、化工携手一体化发展,是齐鲁石化全流程抓优化增效的重要一环。
公司、厂、车间三级优化组织以十大优化项目和169项生产经营优化增效措施为价值创造引领,确保原料等资源流向最合理,“催化”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更为齐鲁石化增效5.36亿元。
“只有做大炼油化工产品总量,才更有利于一体化发展统筹协调。”公司生产组织专家、计划处生产计划科科长杨学辉说。“当汽柴油出厂有困难,我们就将部分柴油组分转化成化工轻油,提供给乙烯作原料,既能保证原油加工量的扩大,乙烯装置也得到了优质的裂解原料。”
2018年,齐鲁石化累计加工原油超过1200万吨,原油加工量、汽油、航煤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减少柴油12.34万吨,规模效益得以充分体现。
丁辛醇耗丙烯、丁苯软胶单耗、聚氯乙烯耗乙烯、苯乙烯单耗、供电标煤耗、供热标煤耗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一支支昂扬向上的箭头,展示了炼化协作的力量。
新动能下,各生产厂优化措施成喷涌之势,一系列“连锁式”举措,给氯碱厂、科鲁尔和第二化肥厂带来的是利润三年连续提升,其中,科鲁尔合资公司创造了装置建成投产以来的效益最高纪录。
第二化肥厂将丁辛醇装置和辛醇异丁醛装置羰基合成驰放气送到炼油厂瓦斯气管网,减少驰放气排放3048吨,降低消烟蒸汽用量1.7万吨,增效近千万元。
“这两股气输送到炼油厂,彻底解决了驰放气放空问题,这是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公司计划处经营优化科科长隋少杰说。
在齐鲁人眼里,2018年是齐鲁石化在兴盛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关键节点上,炼化一体化携手发展催生的是齐鲁炼油、化工两个龙头装置破纪录的高产,下游装置高效益的优化空间。
齐鲁石化“优化”这支笔,逐渐绘制出一幅发展的宏伟画卷。
量价配合——
价值管理促效益“裂变”
原油,作为石化工业的命脉,价格的“蝴蝶效应”不言而喻,每一家企业无不视为企业效益的关键所在。
紧盯国际市场变化,科学研判,在量价配合优化上做大文章——是齐鲁石化一直紧握的创效利器。
2018年9月份,当原油价格在近四个月低点时,公司及时提高库存,采购进口原油551.09万吨,同比增加54.32万吨,降低采购成本1.33亿元。
11月3日,首列从青岛前湾港口来的澳大利亚“洋煤”,在齐鲁石化热电厂卸车。一年来,齐鲁石化采购煤炭408.81万吨,大矿到货比例75.61%,比2017年提高9.52%。
“准确把握采购时机,像‘冬煤秋储’这样,实现‘量价存’最优,看准了就下手。”公司财务处财务管理科科长宋昊手拿计算器快速按出了“3300”四个数字。“仅降低原煤、原盐等大宗原料采购成本,就为企业节约三千多万元。”
根据市场需求及产品创效能力,齐鲁石化密切产销研用结合,按照效益导向组织生产,“以销带产”攻关为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添薪加柴。
“做好产量的‘加减法’,增产适销产品,茂金属产品继续保持了引领市场的优势。”塑料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王栓道出致胜“真经”。
坚持“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投资、业务、财务”三大预算相融合,齐鲁石化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优化和降本减费建议,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力提升。
“我们通过优化资金运作,财务费用同比减少0.86亿元,上市财务费用首次为负。”宋昊对此颇为自豪。
东营滩地、天津南港,砭人肌骨的“刮骨风”,阻挡不住齐鲁人创业激情,“走出齐鲁,发展齐鲁”齐鲁石化累计派出员工1009人,为企业增创1.27亿元。
化学变化需满足具有足够的能量、正确的取向这两个必要条件。
一年来,齐鲁石化上下同欲,牢牢站稳集团公司炼化板块创效第一方阵主力位置。努力推进基业长青,齐心共建美好家园——正是这一“化学变化”催生创效新动能,撼动着每一名员工,为实现齐鲁石化美好的未来积蓄了无穷力量……(记者 顾波 王永军)
齐鲁石化克服区域性航煤供大于求等不利因素影响,与中国航油淄博办事处紧密配合,圆满完成了年度保供任务,2018年全年累计供应航煤80.6万吨,比2013年供应量翻一番,首次突破80万吨大关,创历史新高。图为1月16日,中国航油淄博办事处主任杨洋(左)向炼油厂送上写有“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的牌匾,纪念两家单位共同创造的这一历史纪录,并相约来年携手再续辉煌。(记者 王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