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协同发力 冲刺年终目标

截止到1031日,齐鲁石化原油加工量当月完成104万吨,1-10月份累计完成1002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乙烯产量当月完成7.64万吨,平均负荷102.74/小时,创今年月度最好水平,公司全年实现“双百”任务目标已近在咫尺。时至岁末,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履职尽责,克服重重不利因素,炼油、化工板块协同发力,保持装置平稳运行,通过精心统筹计划、生产组织、质量管控、物料平衡、出厂平衡等措施,努力实现增产增效、优化增效,全力冲刺年终目标。

1025日,在炼油厂中央控制室,联合装置车间副主任郭立春正与内操唐元军一起探讨电脱盐温度的最佳控制范围,以及优化操作的问题。

“电脱盐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它的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年原油加工量的完成,我们必须把好入口关,装置才能‘吃饱吃好’不出问题。”郭立春说。

针对内陆原油杂质多,加工难度大的难题,炼油厂成立了技术攻关组,通过对电脱盐温度、注水、切水三方面的技术攻关,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像这样的小优化,在炼油厂数不胜数,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保障了炼油装置的稳产高产,也充分发挥了装置的生产能力。10月份,炼油厂实现了日均加工原油3.3万多吨。

“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咬定‘双百’目标不放松,多方协调争取资源配置,抓住每一个机会,全力做大原油加工量,并控制好物料平衡,紧盯产品库存,抓住市场机遇及时增加成品油配置计划。10月份,公司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出厂均创今年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公司计划处生产计划科科长杨学辉说。

做大原油加工量,优化裂解原料结构和质量,优化成品油牌号等公司十大优化项目持续推进,169项生产经营优化措施陆续落地显效,截至目前,已累计增效4.6亿元。

“今年我们提出‘一进、两供、三长’的工作重点,一进,是原料进厂;两供,就是裂解的保供和轻烃的互供;三长,就是炼油装置、裂解炉和乙烯下游装置长周期运行。”公司首席专家、生产管理处处长刁春森说。

公司提出炼化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在原料进厂方面,通过及时沟通,实时掌握原油、天然气动态,跟踪协调各种影响输送的问题,确保了原油和天然气进厂。在原料互供方面,通过不断的内部优化,协调罐容与产量的匹配问题,做好上下游生产衔接,实现了炼油和化工间的原料互供。在长周期运行方面,通过对重点大机组运行攻关、生产隐患排查等措施,消除了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促进了装置长周期运行。

在烯烃厂裂解车间装置现场,车间副主任冯丙坤来到6号裂解炉前,仔细确认施工条件后,在施工许可证上签上了名字。

“乙烯装置现有15台裂解炉,为了完成乙烯每小时100吨的生产任务,至少需要13台裂解炉同时运行,剩余的2台裂解炉只有经过高质量检修后,才能为轮换生产提供保障。我们的裂解炉每天都有检修,人员和设备都在连轴转。”冯丙坤介绍说。

烯烃厂对裂解炉进行提级管理,由厂级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攻关会,对裂解炉进行长周期运行专题攻关。车间成立了“炉管班”,抽出精兵强将进行管理和维护。攻关组通过对历年运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优化了操作参数,修订了检修方案,固化了必检项目,加深了裂解炉检修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的实施,裂解炉的运行周期得到明显提升,液体炉平均运行周期提升了近20天,气体炉今年创出了284天的最长运行周期。

信息来源: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