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临淄125公里的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是环渤海经济区“C”字型“渤海金项链”中的重要一环,2017年5月,齐鲁石化承办了14年的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举办权移交潍坊市,校区就迁至于此。
2017年9月12日,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举办齐鲁石化教学团队欢迎大会上,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韩峰动情地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美好,必将成为更有水平、更有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71名教师舍‘小家’顾‘大家’,来到潍坊滨海区承担高职教学任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令人骄傲,展现了齐鲁石化人的良好形象。”
2017年11月17日,齐鲁石化党委书记张绍光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新校址,看望公司承揽教学任务的教职员工时,叮嘱教师团队的负责人,要照顾好大家的生活,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全力为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做好保障。
一年前的金秋9月,齐鲁石化党校培训中心的71名教职员工怀着对高职教育的浓厚情结,肩负着公司承揽高职教学业务的重任,从临淄来到潍坊滨海,迈出了他们“走出齐鲁”的第一步,开启了新的工作和生活征程。
一年过去了,新学期又已“启航”。面对校园里一张张求知成长的年轻面孔,作为老师,他们无限的欣慰和自豪,因为,他们把齐鲁石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企业精神带到了校园,融入到了教育教学之中,用扎实的工作业绩树起了齐鲁石化熠熠生辉的教育教学品牌。
面对困难——他们选择了坚守和奋进
这里临海,却是一片盐碱滩。放眼四望,一方方盐田,一片片荒芜的沙土地尽收眼底。这里没有沿海城市青岛那样的繁华,距离潍坊市区50公里,看不到车水马龙的场面,乘坐公交车也不是很方便;没有内陆郁郁葱葱的绿叶花草,枝繁叶茂的树木只能在诗行里寻觅;春风飞扬,正是风沙肆虐的时刻,走在校园几乎都寸步难行……
外派的71名教职员工占到了公司培训中心职工总数的40%,平均年龄超过了48岁,他们中有的孩子上幼儿园,有的面临高考。他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主心骨,头一次离开家门口工作,家里的大事小情成为他们心中一个个牵挂。可是,他们毅然迈出了“走出齐鲁、发展齐鲁”的坚实一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传道授业解惑,谱写出教书育人的华丽篇章。
古平老师家在济南,作为一名女同志,她有着更多的不易。儿子才7岁,读小学二年级,每到周五下午,古平老师先是急匆匆地从滨海乘公交车到潍坊火车站,转乘火车到达济南,再倒两次公交车,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看到儿子期望的眼神,作为母亲,古平老师常常把愧疚感藏在心中。平时在学校里,她最怕从电话里听到儿子身体不舒服的消息,虽然心里非常难受,但只能在电话里安慰儿子。家里的重担落在了丈夫一个人身上,工作同样很忙碌的他,十分支持古平的工作,全身心把家庭料理得井井有条,让古平安心教学。虽然困难多多,古平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所担负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课程,无论是《有机化工》《无机化工》,还是《物理化学》等,她都得心应手,巧妙的教学艺术和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今年她教授的2016级学生,大多去了万华化学集团等知名企业工作,这让古平老师非常欣慰。
今年新学期伊始,陈庆喜获一个大礼包:荣获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作为一名年轻老师,陈庆已经成为教学业务的顶梁柱,他所教授的《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在化学工程系有着良好口碑。教学工作小有成就的陈庆老师,儿子在张店读小学一年级,妻子工作忙,经常加班加点。儿子写作业需要辅导,睡觉前希望听到爸爸讲的故事,感冒发烧期盼父亲的抚慰,这些日常的关爱陈庆只好放在了双休日,尽可能在生活中是一名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在工作中是一名无愧的好教师。
大多正值中年的教师们更牵挂的是家里年迈的老人。范兴凯的母亲去年冬天不幸煤气中毒,老人在医院里躺了一个多月。范兴凯只能在双休日去医院守护。前几天,正是新生报到繁忙的时候,范兴凯却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的泪水一下子如泉水般涌了出来……
虽然新的环境有诸多挑战,虽然生活有诸多困难,但教职员工们在工作上没有丝毫懈怠,各项工作都开始开花结果。
潜心教学——他们在潍坊树起响当当的品牌
“齐鲁石化的老师的确了不得!”“中央企业真的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缘何获得这些赞誉?事情还要从去年说起。
2017年的10月22日,齐鲁石化教职员工朱兴庆老师带领三名学生,在陕西省咸阳市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智能供配电系统安装与编程调试技能竞赛,三名学生组成的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代表队一举斩获一等奖,朱兴庆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消息传来,山东化工职业学院师生无不欢欣鼓舞。消息传到潍坊教育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引起一片赞誉声,毕竟,这是潍坊滨海一所刚刚引进的高等学校,学院的每一点成就都能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作为教师代表,朱兴庆成为公众焦点,成为了齐鲁石化外派教职员工的形象“代言人”。
此次的学生技能竞赛,内容包括高压配电装置规范操作及继电保护整定,低压配电装置接线安装、规范操作及故障排查,能量管理装置接线安装、规范操作,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编程调试等,涉及知识面广,技术规范严,操作标准高,对参赛选手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作为首次参加此项竞赛的指导教师,朱兴庆带领学生在赛前仅做了一个多月的备战。他凭借多年积累的教学功底以及丰富的工厂工作经验,在缺少必要的竞赛设备、学生实训经验不足、指导教师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实训设施,用较短时间优质地完成了学生实训的指导任务,使得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于强手如林的竞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今年的5月5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五届全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山东化工职业学院4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提交了《单立柱式立体车库》参赛项目,并获得三等奖。作为指导教师,齐鲁石化的李科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他说,本次竞赛全省共有97所高校参加,参赛师生超过25000人,预赛作品数量近6000项,作品内容涉及机械、电子、车辆、化工、纺织、轻工、控制等行业。在如此激烈的竞赛中获奖,实属不易。
如果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竞赛获奖,充分显现了齐鲁石化教师非凡实力,那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在山东省和潍坊市多项科研课题中被立项,则更加彰显了齐鲁石化教师材高知深的学术实力。据统计,一年来齐鲁石化教师有24人次牵头或参与山东省高校、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山东省就业创业研究、山东省职业教育研究、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学生资助管理、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等课题的申报,获批立项省级课题11项、市级2项。
建功立业——他们收获一枚枚勋章
“我们走出来的员工素质确实是高,在潍坊滨海新区叫响了齐鲁品牌、树起了齐鲁形象,总体来讲,在骨干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带领下,学校实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公司培训中心党委副书记、派出项目部负责人耿晓明自豪地说。
带着齐鲁石化公司领导的嘱托,秉承着齐鲁石化的优良传统,齐鲁石化教学团队在荒芜的盐碱滩上发扬“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演绎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传奇。
外派教职员工们大多在职业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一生,怀着对教育事业、对齐鲁石化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认真履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他们自己也在高尚的事业中收获了满满的勋章,吕宜春就是齐鲁石化教学团队的一名典型代表。
今年37岁的吕宜春,在齐鲁石化教学团队中是年轻的中流砥柱。入职齐鲁石化公司14年来,一直在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吕宜春在教学工作上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年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主讲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油品分析》《文献检索》等课程,每次教学活动他都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答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更是勇于创新,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授课,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受益匪浅。
科研是高校教学的基础与保证。吕宜春在认真完成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始终保持一颗进取之心,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和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及业务水平,近几年在《化学研究》《中国纤检》《纺织科技进展》《化工管理》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他还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参与建设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主编和参编了教材《基础化学》《分析化学》,成为同行中响当当的“教学能手”“岗位标兵”。
扎根潍坊滨海,叫响齐鲁石化教学品牌。一年来,71名齐鲁石化教师扎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从点滴做起,勤勉敬业,将齐鲁石化的企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潍坊滨海一座闪亮的灯塔,在奉献教育事业的征程上收获一枚枚闪耀的勋章:
罗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辅导员,潍坊市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先进个人;尹起浩入选山东省美育专家、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明、尹起浩、于立忠、吕宜春、刘法钦被评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冯喜成、辛建平、范兴凯、孟祥云、潘若方、彭爱玲、殷晓丽被评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孙明被评为潍坊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彭爱玲被评为潍坊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