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勤服务中心客运三队通勤车司机李志伟的心中,齐鲁石化通勤业务外包以及车辆“油改电”后,他们这些通勤车驾驶员是最大的受益者。
事情要从去年说起。2017年3月,生态临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通勤车置换电车的通知》,要求各企事业单位进行通勤车电动能源置换,并特别指出,驻地国有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完成置换工作。此后,地方政府推荐了山东交运集团作为齐鲁石化通勤车置换工作的合作方。
根据国家与中国石化深化改革的要求,员工通勤业务不属于炼化企业核心业务,在“十三五”期间要逐步退出,由“用工”向“用服务”转变,齐鲁石化早已没有车辆更新配置计划。既要尽快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任务,又要保证公司员工的工作岗位、收入的稳定,齐鲁石化决定采取业务外包形式,员工再承揽相关通勤业务,从而实现员工通勤的接续。
当这一消息传递到四个客运车队时,员工们有的困惑,有的疑虑。我们不再是齐鲁石化的员工?承揽业务后,齐鲁石化还管我们吗?针对这些情况,当时的车辆管理中心及时开展了思想引导。客运三队队长张永涛介绍,车队搜集了员工们反映的问题,并利用早上发车时、下午收车时,展开了“一对一”的思想工作,能解释的要解释,解释不了的向上级反映,坚决不能让员工带着情绪上车。
车辆管理中心也决定:中心领导、所有科室负责人、客运车队的队长、党支部书记全部加入,最终154人参与业务承揽。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原车辆管理中心副经理邱来民说:“大家捆绑在一起,就是要让员工吃上‘定心丸’。”
公司企业管理处、党委组织部、行政处、党委宣传部等部门也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专门到车辆管理中心召开宣讲大会,做好政策解读,让大家明白通勤业务改革“劳动关系不变、待遇不变、岗位不变、管理模式不变”的工作要求。
此后,山东交运集团投资了7000多万元,购入电车117台与充电设施,淘汰了公司国三标准的柴油客车,齐鲁石化也率先完成了地方通勤车“油改电”工作。2017年8月1日通勤业务改革正式运行。
如今,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伊庆国具体负责车辆管理工作。他介绍,刚开始时,曾有员工甚至宁愿不开车也不接电车,一两个月后便没有这种现象。伊庆国说:“经过一年的运行,员工通勤工作运行稳定,还是我们管理,还是用我们成熟的管理模式。”
齐鲁石化通勤车“油改电”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降低了使用费用。夜间用电低谷期电价便宜时充电,车辆每100公里耗费30多元,比私家车还便宜,而原柴油车需要耗费150多元。
齐鲁石化这几年加大了改革力度,压减机构,移交“四供一业”,退出非核心业务,让企业瘦身健体。同时,走出齐鲁发展齐鲁,承揽兄弟企业的装置运行、物料接卸等业务,增加企业收入,发展也更有了活力。在完成了通勤车“油改电”工作后,今年4月13日,社区管理部、生活管理部、车辆管理中心三家机构整合成立后勤服务中心,减少处级单位两个,处级干部由原来的15人减少至9人。
齐鲁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一系列改革中,绝不让一名员工没有岗位,绝不让一名员工吃不上饭。
通勤车司机李志伟说:“一年来,我们该有的待遇一项没少。电车密封性好,再也不会透风撒气,更不用与汽油、柴油打交道,车上还有空调,冬天冻不着、夏天热不着,自己都感觉很舒适。工作环境更好了!”
乘车上下班的员工也对坐电车很惬意——热电厂锅炉车间员工刘永江说:“如今坐电车,行驶安静、座位舒服,感觉就像坐高铁。”
图为8月15日发车前,后勤服务中心客运三队驾驶员郭涛整理通勤车内的窗帘。(文/图 记者 李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