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6点,随着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煤气化装置A炉炉火一点点熄灭,煤气化装置连续运行777天,再次创造了长周期运行世界纪录,实现了同类装置运行481天、538天、777天的世界纪录“三级跳”。
第二化肥厂煤气化装置是公司唯一的一套煤气化装置,承担着为炼油厂提供氢气、为丁辛醇装置提供羰基合成原料气的任务,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牵一发而动全身,设备的长周期平稳运行对公司各套装置的安稳生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煤气化想说懂你不容易
自2000年开始,中石化集团公司正式启动了“煤代油”暨“煤气化”原料改造工作,2006年9月20日,齐鲁石化资源优化项目煤造气部分开始土建,2008年10月24日,齐鲁石化煤气化装置建成投产,于11月4日产出合格氢气。
所谓“煤气化”,就是将煤块磨成煤粉,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最终产出下游装置生产用的原料气。“煤气化”能够替代“油气化”、“气(天然气)气化”最根本的原因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然而,保持生产装置的稳定性以及操作的艰难程度,是一直从事化工操作的员工所未料到的。
由于煤炭的固有物质属性,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决定了其对生产用设备、仪表阀门、管线都存在一定的磨损以及化学反应的不确定性。由此导致,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定期进行定向的维护和变换操作,需保持三台气化炉两开一备的状态。
事实上,这套被业界评价为“开得最好”的齐鲁煤气化装置却天生“孱弱”,设备、工艺问题不断。管理技术人员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一方面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一方面依靠日复一日地加班加点、攻关钻研,与各种突发问题“过招”。刚投产的两年间,设备冲刷、堵挂、腐蚀严重,生产过程不稳定、不连续,气体联合车间干部员工一直处于“救火”式工作状态,装置现场几乎每天都有紧急抢修。一位管理人员这样表述:那叫“按下葫芦浮起瓢”,干部员工整天一身油泥一身汗在现场摸爬滚打,辛苦不说,装置不稳定给大家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
预知性检维修让装置“质精气足”
“将功夫下在现场,强化设备运行监护,升级保运级别”,第二化肥厂将此作为降服这条“气龙”的“混天绫”。
该厂领导带头承包装置,车间主任承包装置的核心设备氨冰机,操作人员承包管道、阀门,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三个层次的立体式网络巡检平台树立,使得巡检路线做到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巡检时间上做到了24小时全天候无缝链接。
从消除“救火”式抢修到创新预知性检维修,该厂还加强装置运行规律的探索,加强关键设备特护等措施,针对重点设备、关键控制点,都做了应急预案和特护措施,逐步摸索出煤气化炉预知性计划检修的科学规律。他们充分利用煤气化炉“两开一备”的运行特点,利用检修时间差,始终保持两台气化炉在线运行,从而确保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车间主任孙传宝对此体会颇深:“车间利用开停车、消缺、检修等时间对易冲刷、腐蚀严重的设备管件等进行有目的性的检查与更换,尤其对烧嘴、激冷环、炉砖、重要设备等实施‘预知性’维修,消除事故苗头和隐患,确保装置的本质安全。如果说装置是肢体,那么操作人员就是大脑,在操作人员的精心操作、精心维护下,装置得以安全平稳地运行。”
2015年12月22日,第二化肥厂首次实现了气化炉倒炉期间系统不减负荷并使之成为常态。
2016年10月10日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齐鲁石化总经理韩峰给予充分肯定:第二化肥厂抓好装置的长周期安稳经济运行,使气化炉的无扰动切换已经成为常态,截至9月底,煤气化装置已连续运行550天,长周期运行纪录再次被刷新;而且现在装置运行平稳,每天产生一个世界纪录,员工们有着强烈的自豪感。
人人争当“先生”让员工“提素增智”
驾驭装置稳定长周期运行,对员工的操作技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车间开设了员工课堂,员工利用副班时间,将平常在操作中的问题,通过自己分析,大家一块讨论这种方式,提高班组整体的操作水平。
“装置运行八年多来,我们将出现过的故障编写了事故案例汇编,同时,对装置薄弱环节编写了事故预案,重复性的对班组进行培训,这样员工才有能力维护装置的稳定长周期运行。”气体联合车间党支部书记商晓峰介绍。“为了使培训方式多样化,车间还开展了党员讲堂。安排车间的技术骨干和党员,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专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
通过轮流当教师,人人做“先生”,员工们自己收集资料,进一步强化了业务能力,全体员工形成了一个共同进步的效果。
4月29日上午11时,煤气化装置出现了一种自2008年开车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场景:153台次的机泵莫名其妙的自动重启,其中26台反复自启,整个控制室里,红色、橙色的灯光和“滴答滴答”强弱相间的报警声此起彼伏,员工们凭借扎实的业务技能,只用了20分钟就找到了事故原因。
记者:顾波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