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净化器”

齐鲁石化储运厂加快能源利用项目的研发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量,争取2025年实现降碳50%、能源利用率提高50%、绿电使用率达到20%的目标——
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净化器”

齐鲁石化储运厂液体化工罐区。

6月21日,室外温度高达39度。在齐鲁石化储运厂液体车间苯乙烯罐区,员工贾希乾开启制冷机,开始为苯乙烯储罐降温,确保储罐和产品安全。期间,通过调整,确保温度在标准范围低限运行,达到节能效果。

储运厂把绿色低碳生产提升到长远发展战略高度来谋划,坚持以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引导激励全体员工绿色生产、绿色生活、节能减排,建立绿企创建保障体系,分类征集建议、分批推进措施、分步实施方案,持续优化技经指标、环保排放指标,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净化器”、按下“快进键”。

想法变成办法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好家园”“节能不分时间,低碳不分地点”走进储运厂厂区,打开局域网,一个个绿色标语、横幅、环保设施承包公示牌等映入眼帘。

“结合‘牢记嘱托、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喜迎二十大’主题行动深入宣传,全面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储运厂副总政工师陆继森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绿色环保既需要全员参与热情,更需要制度刚性约束和履责能力。储运厂组织制定了厂级全员环保责任制,日常检查问题及时通报、当月考核。

“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研读国家环保法规政策和集团公司及齐鲁石化相关要求,精准把握内涵,结合储运厂实际,转化为具体工作内容,形成表单,指导基层落实。”储运厂安全总监兼安全环保科科长刘新波表示。

储运厂通过HSE例会宣讲、组织专题培训、智慧强安答题考试等形式,促进全员学习。通过电子大屏展示环保装置实时数据,利用省平台进行环保数据监控,警示干部员工依法合规开展环保装置规范操作。

思路变成行动

“储运厂主要负责上游生产厂每年200多万吨液体化工产品的存储和装运。生产环节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排放是地方政府重点监控的指标之一。”储运厂副经理曹学义介绍,之前排放执行的是山东省规定的60毫克/立方米的标准,现在执行的是国家生态环境部规定的20毫克/立方米。为此,储运厂同设计单位一同对建成投用时间不长,用于处理液体化工产品存储、装卸环节废气的催化氧化环保装置展开技术攻关,先后采取更新脱硫碱液、吸附柴油等措施,既保证了装置处理能力,又实现了日均值稳定达标。

该厂还将此指标修订至工艺技术文件中,设置分级预警,督促员工精心精细操作,提高装置运行平稳度。

液体车间通过“5S”建设和对标提升,保持了装置稳定运行,实现废气“零排放”;通过持续精细操作,实现现场“零污染”;严格管控直接作业环节,实现作业“零失误”。

每年承担着10多万吨聚合级丙烯装车任务的装洗车间,实施定量装车改造,从源头上彻底消除了超装冒罐安全环保风险。

储运厂还协同相关科研单位加快机车氢能源、催化氧化装置绿电、蒸汽系统优化等项目的研发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量,争取2025年实现降碳50%、能源利用率提高50%、绿电使用率达到20%的目标。

指标变成最优

5月底至6月初,储运厂再次开展“跑冒滴漏”专项排查,专业科室协同基层车间对区域内能源介质实施“拉网式”检查。

“对蒸汽、生产生活用水、氮气仪表风等系统的密封点、阀门、管线逐一排查,查出27处漏点,全部实施封堵。”储运厂机械动力科科长王海静说。

加大炼油运行车间机务等边远岗位区域能耗管理,及时切断非供暖季节蒸汽的使用。今年4-5月份蒸汽使用量为852吨,同比下降739吨。

不断优化催化氧化装置运行,减少补风量和电加热器工作时长,实现了装置节能低碳运行。

5至9月份是苯乙烯产品夏季储存特殊管理周期,为确保苯乙烯产品储存质量,制冷机组需连续运转循环制冷,电能消耗量巨大。液体车间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参数、优化作业流程、利用来料线调节罐温、减少制冷机运行次数等,既提高了制冷效率,又降低了能耗。

承担原煤铁路运输进厂任务的货运车间,将调车作业计划尽量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照明能耗。采取进厂列车不停车“一条龙”作业方式,减少机车启停次数、无效运行等措施,有效降低机车油耗。

“1至5月份,储运厂累计综合能耗同比降低71.42吨标油,完成公司下达的奋斗考核值。”储运厂经理耿华表示,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主体责任,以最高标准、最好工艺和最严内部管理制度,抓好工作落实,为齐鲁石化创建绿色企业作贡献。(文/图 记者 刘新圣)

信息来源: 
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