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无止境 创效只争朝夕

“公司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典型发言 
创新永无止境 创效只争朝夕 
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科科长 吴宽亮

吴宽亮(左)检查二氧化碳罐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王斐 摄)

2019年4月,为接续培养队伍、做好问题攻关、跟上科技发展步伐、持续创新创效,由我领衔的“吴宽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成员主要由技术骨干、工会主席、班长、新入职员工等32人组成,其中研究生8人、高级工程师7人、技师6人。通过工作室搭建创新、技术交流平台,我们共同为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出谋划策,为实现公司“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四化”举措形成合力,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作室本着工作制度化、活动经常化、建设规范化的原则,设立工作目标、组织网络、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活动记录等相关内容。年初确定好全年的攻关课题后,每月召开月度例会,推进各项课题进展,沟通交流信息,对接任务完成情况,持续改进工作措施。每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外请专家、教授、供应商技术服务人员,通过远程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强化合理化建议与论文撰写要求,每人每月要提出不少于2条建议,每季度筛选1-2项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提报到厂优化会上论证。要求青年员工全年发表论文不少于1篇,提高查阅文献、总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奖励提出优秀合理化建议与撰写优秀论文的个人,提高工作室成员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作室自创建以来,依托“互联网+工作室”平台,结合工作实际,从加强成员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成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入手,以装置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团队创新优势,积极组织攻关,解决了丁辛醇装置丁醛异构物塔塔盘升级改造、增产精制异丁醛等诸多生产运行瓶颈问题,深度挖掘装置潜力,增强了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以“传承精神”厚植根基,激发“能工巧匠”创新创效潜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工作室把创新、培养人才作为重点任务,通过“导师带徒”活动,积极开拓新入职员工学习途径,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操作技术的核心知识。专门邀请国内知名研究院、设计院、技术企业的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交流的方式,提供前沿的科学和行业动态,开拓思路,打开解决疑难问题的大门。

让能者上智者胜。为进一步扩大工作室影响力和吸引力,工作室将创新活动与宣传活动相结合,引领喜欢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参与到工作室创新活动中来。同时建立健全团队组织网络和会员档案,按生产技术、机械设备、安全环保专业设立工作组。各专业工作组设立领衔人1名,并对各专业组成员实行动态化管理,组长在月度例会上讲评,对本月课题进展缓慢甚至未完成任务的实施人员调整。三年来,通过工作室平台,3人被提拔为科级干部,3人担任主管和副主任师,3名新入职员工成长为气体联合装置和丁辛醇装置主力技术员,通过这些变化,更好地激发了工作室所有成员的潜能,形成了争相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

以“揭榜攻关”高点定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油助力”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厂级创新成果10余项,创新成果涵盖了装置节能降耗、开停工流程完善、操作优化、环保排放等多个领域,并消除了影响煤气化与丁辛醇装置安全、质量、效益的瓶颈问题。

2020年,创新工作室大数据统计分析醇类产品边际贡献与市场行情,优化丁辛醇产品调整方案,提出对丁辛醇装置丁醛异构物塔塔盘升级改造的建议,每天增产辛醇150吨以上。2021年,工作室主导的余热发电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稳定运行至今,年发电量约717万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约482万元/年。该项目是公司第一套利用余热发电的装置,不仅回收了气体联合装置高压闪蒸汽、乏汽的热量,实现节能降耗,也是响应国家“双碳、双控”政策,助力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2022年,异丁醛和异丁醇边际贡献差,工作室讨论研究决定新建丁醛异构物塔,增产精制异丁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点创新项目也结出了硕果。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创新文化为引领,让每一位成员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了共赢。

创新永无止境,创效只争朝夕。我们要坚持用劳模精神引领员工立足岗位,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积极开展创新创效课题活动,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影响带动全员积极参与创新创效,为企业打造行业领先现代精细化工生产基地,推动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信息来源: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