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科技创新的“破冰利刃”

——齐鲁石化研究院采用高效灵活的培训方式,提升全员业务技能,助力公司产品升级、产业转型

齐鲁石化研究院工业催化所主任师王昊(右一)向青年员工讲授制氢装置工艺流程。(记者 刘新圣 摄)

齐鲁石化研究院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通过梯队分层次打好“组合拳”,形成培训“立体网”,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提升业务水准,力促全员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助力公司产品升级、产业转型。

搭台竖梯

拓展培训深度广度

2月21日,研究院化工工艺专家王晶正在精心制作《关于创新的思考和实践》PPT课件,作为研究院专家讲坛首批站上讲台的专家,王晶这样说:“科技创新是历久弥新的话题,这次讲课,我转换了以往直接讲技术的思路,着重传递理念。围绕创新概念、创新思维、创新团队、创新案例媒介和国内外创新案例,进一步加深大家对创新的理解与实践,拓展创新思路,提升创新理念。”

该院多角度立足公司主业,围绕科技实力提升,提高思想站位,做好全年培训规划。院党委严把全年技术培训大方向,将专家、博士、各研究所所长、院技术骨干分为四个台阶,层层压实责任,分别列入培训梯队计划。每个人都要站上讲台,将自己的专业、技术与大家共享,搭台竖梯,深挖培训的深度与广度,以打造强有力的科研队伍为主线,全线、全专业铺开培训网,力争带出良好的科研学习风气与氛围,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大格局。

产研结合

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1月15日,研究院与哈工大能源学院技术交流,为下一步氢能研究、开发整体框架奠定基础,对公司进一步挖掘该领域关键技术、推动氢能发展、打造氢能技术创出新高地。2月17日,环境工程研究所举办丁苯橡胶装置流程与污水回用研讨培训班,邀请橡胶厂中心实验室副主任高增亮授课,全面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

研究院以与生产厂技术交流为依托,打好培训“组合拳”。院领导分头带队到各生产厂深度交流探讨,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全面梳理了与研究院相关的7项公司优化项目,以及研究院5大项18小项优化增效措施,第一时间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与生产厂保持密切沟通,紧盯实施进度,确保优化措施落实落地。

该院对照公司确定的10项调研内容,有序推进公司炼油化工相关专业调研,为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并将培训理念融入调研环节,充分发挥好智囊团作用,做好科研资源共享,确保调研高水准、高质量。

研究院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理念,与高等院校专家教授、研究院所交流,与生产厂青年创新工作室交流培训,为后续研发人员成长成才、教育与养成,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健康向上的环境。

紧盯前沿

助推产业转型发展

1月17日,研究院化工工艺所新材料组新进手套箱设备,课题组加紧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培训,邀请厂家技术员针对手套箱的结构、原理、操作、维护保养注意事项作了详细讲解,并现场操作示范,将责任落实到人,力争人人懂原理、会操作,确保设备尽快投用。为新技术研发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时,也为服务公司生产再添新手段、新保障。

为加快氢能技术自主研发,研究院氢能团队每周定期召开氢能专题讨论会,集中培训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高效推动项目进程。2月8日,该院100毫升制氢装置试运行一次成功。

研究院培训工作抓大不放小,除院级安全、宣传等大型培训外,由各单位自发组织的各类形式灵活的培训也成为源头活水,为科研工作新增活力与力量。

2月23日,研究院空气呼吸器日常管理及实操培训拉开帷幕,提升了员工安全技能和管理水平。

“磨刀不误砍柴工,高效灵活的培训终将成为助力科技创新创效的‘利刃’。”研究院院长李留忠表示:“我们将以更明晰的头脑、更开阔的眼界与心胸,为公司不断提升竞争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毛冬梅)


信息来源: 
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