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专利授权量创历史新高

——获国内专利授权91件,国外专利授权4件,申报国外专利1件,有效转化了技术创造成果

2021年,齐鲁石化研究院专利授权量创出历史新高,获国内专利授权91件,国外专利授权4件,申报国外专利1件。有效转化了技术创造成果,全面提高了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助力生产厂解决装置“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公司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专利的撰写、审查和答辩过程就像雕琢玉器,只有不断打磨,才能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增强专利技术的保护力度。”研究院主管专利工作的测试情报室副主任姜洪颖说。

多渠道培训提高撰写水平

“听完专家的讲座再写专利心里就更有谱了,能更好地抓准创新切入点。”该院树脂加工研究所所长王群涛介绍,2021年他们所获国内专利授权37件,专利申请的件数和授权量都达到历史新高。

研究院的专利培训工作采用内部培训与外请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过程中,该院负责专利检索人员针对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等开展专项培训,专利代理事务所的专家们则重点针对专利授权等申请类文件的撰写和答复展开培训。

培训内外结合,有效解决了专利审查过程中存在的创造性不足、审查答复缺乏思路和技巧等问题,帮助科研人员提高了专利写作水平。

2021年,研究院先后组织5期知识产权培训班,涉及到石油炼制、制氢、催化剂和环保水处理等领域。

该院的温拌沥青研发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沥青施工过程中污染环境、能耗大的问题,提升了公司沥青产品的附加值,其专利“环保温拌沥青及其制备方法”的撰写成功得益于在培训中找到了低温环保这个切入点,有效提升了专利撰写的质量,使其顺利获得授权。

此外,他们还积极组织博士讲坛、课题组长论坛等交流活动,开拓研发人员专利申请的思路。

“贾庆龙博士的技术讲座,对我的帮助很大,使我在撰写专利时,能更好地抓住创新性这个点。”该院化工工艺研究所副主任师王文彬说,多渠道培训有效拓展了科研人员的思维,不断使专利增值。

创新放在首位

“被驳回的专利普遍存在创造性不足的问题。”该院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王秀丽介绍,“在近百篇专利申请中,院里把创新性放在第一位,每一篇都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交底书的审查是专利通过审查的重中之重。交底书说白了就是专利的说明书,大到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小到发明原理的说明等都需要详细地在交底书中展现出来。

严谨细致的交底书能充分保障技术方案像一棵完整的树脉,有效避免了因简单组合而被驳回。

该院的“自净化阻燃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这项专利的配方中采用了木质纤维素来提高材料的高温性能。他们在交底书的撰写中着重突出了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软化点,使得专利顺利过审。

优质答辩获授权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日趋严格的情况下,为提高授权率,研究院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除审查专利申请文件外,还与发明人一起整理答复思路,对审查通知书里的意见逐条精心组织讨论,提早做好文案整理和技术证据准备工作,有效提高了答复质量。

该院石油所在“射流式吸收反应器”这个专利的答复过程中,最初的答辩侧重于产品的角度,未能过审。

王秀丽和发明人刘剑利及专利审查员三方多次讨论沟通,将答复重点更换到设备的实际应用上,侧重于该技术能为硫黄装置减轻负荷,延长设备寿命,终于使该专利答辩成功,获得授权。(记者 朱亚菲 通讯员 毛冬梅)


信息来源: 
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