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尽全力 逆“市”起航

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拓宽制氢原料渠道,调节燃料与原料平衡,保持装置高负荷稳定运行——
“氢”尽全力 逆“市”起航

“天然气紧缺,有效应对措施是吃干榨尽存量气、杜绝使用增量气,此举涉及到制氢原料和瓦斯的平衡。”齐鲁石化副总工程师、炼油厂经理孙冠嵩在该厂月度会议上强调。

入冬以来,面对煤炭涨价、天然气限量、燃料不足、氢气短缺等困境,该厂依靠自身装置优势,积极制定应对措施,抓好燃料与原料平衡,提高自产氢气量,保持装置高负荷稳定运行。

优化平衡突出重围

“天然气限量,超出计划用气量将按两倍价格收取。既要不超标,又要保证装置正常运行。”公司炼油工艺专家孙立军深感压力巨大。

同时,受煤炭价格暴涨的影响,第二化肥厂原来每小时供氢50000立方,紧张时只能供给30000立方,能源危机导致了氢气需求缺口增大。

炼油厂积极应对,打破常规思维,突破重重制约瓶颈,依靠自身装置优势,提高连续重整装置生产负荷多产氢气。该厂两套制氢装置也开足马力自产自供,满足装置生产需求。

氢气是原油加工的重要生产原料,一般采用膜尾气、焦化干气及部分天然气作为制氢原料,制氢装置满负荷生产后,造成了燃料气管网瓦斯不足。天然气既是燃料又是制氢原料,其价格高低直接制约着生产成本。为此,该厂统筹优化燃料平衡和生产效益,保障装置正常运行。

“厂里在用足存量天然气的基础上,将焦化碳四补充到燃料管网,同时用石脑油制氢,拓宽制氢原料渠道。”孙立军说,厂里两套催化装置、两套焦化装置都是满负荷生产,多产瓦斯替代天然气用作燃料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开足马力保障燃料供给

“通过优化调整加热炉,保证比较高的炉出口温度,使反应更充分、更彻底,会产出更多瓦斯与石脑油。”11月23日,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班长李金平与外操周树鹏查看并调整炉火温度,提高石脑油、瓦斯和液化气的收率。

“针对不同阶段的生焦程序及时做出相应调整,通过精细操作掌握平衡,既保证加工量,又保持了比较好的循环比。”该车间副主任郭立春说,车间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通过做大焦化加工量,优化调整加热炉及完善循环比,进一步增加轻油收率,多产瓦斯与石脑油。

当前,第二焦化装置已进入运行周期的末期,车间克服炉管内壁结焦,加热、传热效率较低等不利因素,想方设法提高炉出口温度,全力保证产量和加工量。

目前,该装置由原来24小时生焦变为20小时生焦,石脑油产量由原来的每小时30-32吨,提高到36-37吨。同时,炼油厂第二联合车间、催化裂化车间和第二催化车间也紧锣密鼓满负荷生产保障燃料供给。

打通石脑油制氢流程

“为降低天然气制氢成本,自9月份开始,打通石脑油代替天然气制氢的流程就紧锣密鼓提上日程。”炼油厂生产调度科副科长杨春剑说。

10月20日,该厂二制氢装置开始进油,石脑油制氢流程顺利打通。一制氢、二制氢装置持续增加石脑油的掺炼比例,确保公司天然气资源紧缺时的氢气供应。

11月18日,炼油厂氢油联合车间员工陈翔宇在第二制氢装置现场认真调节石脑油进量,提高石脑油制氢原料的比例。

他们根据天然气平衡情况,灵活调整制氢装置的石脑油进料比例。

“根据公司、炼油厂天然气需求计划,合理调整石脑油的进料量,制氢原料先用炼厂气和计划指标内的天然气,不够的部分再用石脑油来替代。”氢油联合车间主任孙涛说。

目前,炼油厂二制氢装置满负荷运行,每小时能产氢45000立方;一制氢装置每小时产氢28000立方。

连续重整车间作为该厂另一套“产氢大户”,也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增产氢气,每小时产氢36000立方,为全厂氢气管网平衡提供了保证。

“气温持续下降,若天然气再出现不足,制氢装置可以随时增加石脑油进料量,产足氢气确保装置高负荷运行。”孙立军对此胸有成竹。(记者 周大庆 通讯员 胡东虎)



信息来源: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