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氯碱厂全面排查防冻防凝隐患,精心调整操作,构筑起冬季安全生产屏障——
装置“御寒保暖” 产能“遇热提效”
11月17日早8点,齐鲁石化氯碱厂聚氯乙烯车间班长黄岩一上班就拿上扳手、记录本到现场检查伴热,“气温在零上,我们就会关小伴热,过两天又要降温,零度以下再开大伴热,这不但是防冻防凝的一项措施,而且能减少能耗。”
氯碱厂的防冻防凝工作以稳定生产运行为基础,按照“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的原则,全面排查防冻防凝隐患,精心调整操作,构筑起冬季安全生产的一道屏障。
在“早”上做文章
随着聚氯乙烯产品价格在高位徘徊,氯碱厂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确保高产稳产创效。他们针对气温快速下降的实际情况,抓实抓细防冻防凝工作。
早在10月初,该厂就成立了两级防冻防凝领导小组,编制下发了“防冻防凝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把防冻凝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厂、车间、班组、岗位四级检查网络。
各车间根据生产装置的实际情况,提前开展自查自改,截至11月15日,共排查整改隐患38项。
为应对突变天气,该厂制定厂、车间气温骤降应急预案,建立防冻防凝台账,并要求班组员工在特殊天气里加大巡检力度;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监测设备状态,掌握好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
他们在拉网式排查防冻防凝隐患的同时,对影响生产的冻凝问题严格考核,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措施。
在“细”上下力气
氯碱厂总结往年极端天气下防冻防凝工作经验,在“细”上下力气,把2016年和2020年极寒天气时出现过的问题编制成案例,组织员工学习,确保在岗员工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氯乙烯装置生产工艺复杂,是该厂防冻防凝的重点,他们给裸露的管线及时包上保温,并列出重点防冻防凝巡检路线和防冻点明细,要求员工巡检时要逐项检查确认签字,对异常现象及时记录,并汇报给车间。
11月7日,一场大雪覆盖齐鲁大地,气温直线下降。第二天早8点,室外气温降到零下6摄氏度,一大早氯碱厂氯乙烯车间安全员魏传斌就顶着寒风到现场检查防冻防凝情况,给消防炮穿上棉衣。
随后,该厂副经理张联合带队对全厂设备、电气和仪表专业的防冻防凝情况开展综合检查,发现问题13项,并对4项典型问题严格考核,责令相关车间及时整改。
他们利用天气回暖时机将13项隐患全部整改完毕,同时再次检查了今年大检修期间技改技措项目的伴热,对易冻点进行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在“实”上下功夫
氯碱厂把日常检查、周检结果作为考核依据,防冻防凝在“实”上下足了功夫。
烧碱车间把防冻防凝重点放在设备伴热上,更换了氯气干燥单元50多米的伴热线,整改不合理伴热2处。
11月8日,该厂烧碱车间三班员工分头到现场排查防冻防凝隐患。
在排查中,员工孔新民发现有一处疏水阀不畅通,疏水量明显变小,及时用蒸汽疏通。经过15分钟疏通,疏水阀的排气量恢复正常,确保了设备平稳运行。
成品车间是氯碱厂产品出厂的最后一道关口,为确保安全完成产品包装、出库、装车的任务,他们把空气缓冲罐、真空储罐排水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列入班组交接班内容。
要求夜班下班前,员工要将冷凝水排放干净,并将底阀打开,防止冻结;真空储罐每班检查排水2次,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对2个罐底阀投用伴热,防止冷凝水冻结。 (记者 孙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