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煤升库初战告捷

齐鲁石化物资装备中心克服煤炭资源紧张、价格飙升、铁路运输困难等不利因素——
保煤升库初战告捷

今年大检修期间,齐鲁石化依据市场走势,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做出了动力煤涨库的决定,热电厂本部煤炭库存量从8月份的不足7万吨,到9月底已提升至17万吨的满库状态。

9月份以来,世界能源危机影响着整个煤炭行业,煤炭价格飙升、资源紧张、供小于需,为缓冲局面,全国各地“拉闸限电”;9月底,国家出台政策,必须“保电、保热、保民生”,国内各大煤矿优先保证发电企业、供暖企业的煤炭使用,确保老百姓生活不受影响,而作为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齐鲁石化并不在保供范围内,加上由于疫情、极端天气等特殊原因,使公司生产用煤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

“如果按照惯例,等到冬煤秋储的话,现在面临的形势会更严峻。”物装中心副总经济师、煤炭科科长方习豹坦言。

但是,面对每天约1万吨动力煤的消耗量,以及市场煤炭资源供需不平衡、供暖季到来等困难,保“煤”行动刻不容缓。该中心迎难而上,将问题掰开揉碎,从中寻求突破。

物装中心及时制定了保“煤”行动方案,先从与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简称长协合同)的国有大型煤矿入手,虽然国有大矿需要优先保障民生,但是兑现长协合同也是应该履行的责任。

“这步棋应该可以走得通。”物装中心相关负责人达成共识后,立即行动,采取走访、交流和上门催交等不同方式,争取到更多的煤炭资源。

10月18日,该中心经理李聿营、副经理张宏伟、副总经济师方习豹带车去往山西。连续奔波5天,走访了与齐鲁石化签订长协合同的三家国有大矿,针对每一个矿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前制定谈话策略,经过艰难谈判和深层次探讨,矿方答应最大限度地兑现合同。

“那几天我们每天都要驱车四五百公里,在车上也不闲着,讨论怎么谈才能事半功倍。”方习豹说,他们的目标是千方百计提升矿方的合同兑现率。

“继续寻找可用的煤炭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供应商开拓资源渠道,并积极与总部和华南国事公司沟通,必要时可以采购进口煤,用进口煤做备用资源。”该中心煤炭科计划组组长杨华介绍。

不仅如此,对长期合作的中小煤矿,物装中心通过紧盯市场形势,制定精准适时的奖励政策,鼓励这些供应商按计划完成煤炭供应,并尽可能超计划发运,进一步提升了动力煤的库存。

相对于动力煤,原料煤的保供更是迫在眉睫。

由于原料煤的使用指标严格,目前只有国能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简称国能集团)和陕西省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煤运销公司)两家供应商能够达到要求。

9月份,这两家供应商同样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国能集团全部转产电煤,化工煤暂停;陕煤运销公司也只能供应不足百分之五十的计划,原料煤相当于只剩“半条腿”,而当时第二化肥厂丁辛醇产品效益极好,所有装置都在满负荷生产,库存急速下降。

“必须全力保障原料煤供应。”公司召开原料煤保供专题会议后,物装中心所有奋斗在原料煤“战线”上的人都暗下决心。

他们继续协调两家供应商,恳请他们将计划剩余的原料煤兑现发运,提升库存。同时与集团公司联系,寻求支援。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庆节期间,陕西遭遇暴雨,用于发运原料煤的铁路被冲垮,原本资源不足,现在铁路运输又被迫中断。从1日至8日,该中心想了无数办法争取铁路运输,但都没成功。

“库存已不足5天的消耗量。”10月6日,第二化肥厂紧急通知,原料煤仓库“嗷嗷待哺”。

“启动汽车运输。”该中心果断决定。10月9日,在公司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汽运煤运输路线打通,每天40余辆车不间断运煤,1500余吨的补充满足了生产需要。

此时,物装中心也没有停止与国能集团的联系,在接连不断的联络电话和催促文函中,10月15日,国能集团同意兑现10月份的原料煤供应计划,目前已到达转运站点;总部支援紧急调运的2万吨下水煤也已存至青岛港。至此,“保煤”行动初战告捷。

截至10月底,物装中心完成了10月份的煤炭库存目标,动力煤库存24.4万吨,原料煤库存1.7万吨。11月1日,原料煤铁运恢复正常。

但该中心拓展原料煤资源渠道的脚步并没有停止,经多次协调,在国能集团原有朔黄线路之外,他们又增加了黄大线运输线路,11月2日,第一列黄大线运输的原料煤抵达转运站,实现了双线保供,为进一步提升煤炭库存,保障公司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孙淑芸)

信息来源: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