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齐鲁石化热电厂继承和发扬石油精神,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机组背压替代改造等项目建设,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

蓝天白云,秋风飒爽。齐鲁石化热电厂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一派繁忙景象。

热电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特别是胜利油田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充分发扬“三千精神”(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机组背压替代改造等项目,以冲刺的状态,驶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道尽“千言万语”

“继承和发扬石油精神,用实干和业绩来兑现承诺。”9月30日,在热电厂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上,公司副总工程师、热电厂经理王军明郑重宣布,齐鲁石化投资4495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装机容量达10兆瓦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是齐鲁石化落实“双碳、双控、双限”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

“早一天投用,环保减排就早一天受益。”项目申报期间,该厂机械动力科副科长王延盛负责去审批单位催办流程。

每天他都会早早来到政府机关和经办人员“拉家常”。王延盛说,虽然这十几天说了近半年的话,但也因此理顺了关系赢得了好感。

“就凭紧盯各环节的劲头,冲他与人为善的热情,我们也要为齐鲁石化提供支持和帮助。”一名业务部门办事员如是说。

王延盛介绍,目前光伏发电项目已进入基础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1133万度,减排二氧化碳超1万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减排效果。

近年,随着齐鲁石化生产装置扩容和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推进,电力保供面临较大压力。公司提前布局,对220千伏变电站实施增容改造。

因疫情原因项目交流工作暂停。为确保按期建成投用,该项目负责人、厂机械动力科技术员宗德立带领团队成员另辟蹊径,他们采用邮箱、微信连线等方式推进协议审议、技术交流和物资协调工作。

历经18个月的紧张施工,8月28日,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项目成功送电,网进电容量比改造前增加了一倍。

想尽“千方百计”

“没彻底搞清楚之前绝不能盲目交付设计。”在5月份检修前对接会上,热电厂燃料车间主任赵传良反复叮嘱做精做细转运站的改造设计工作。

利用公司大检修契机,热电厂要对现有输煤系统3号转运站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供煤效率和扩大规模。计划工期只有23天,前期的改造设计工作尤为繁重。

施工阶段也是一波三折。3号转运站地处低洼地段,施工在地下17.3米处进行。

8月13日,淄博地区突降大雨。连续9天的降雨不仅造成了作业点内涝,更重要的是地面破拆后突然发现基础厚度比原始数据增加了95厘米。这也就意味着混凝土量将由65立方增加到了195立方,工作量整整翻了3倍。

情况紧急。车间立即召开“问策会”,针对破拆、清理等工作逐项研讨。同时,他们迅速排出值班带班表,抽调10多名骨干实施24小时轮班。

针对大型机械无法使用等问题,该厂采用了全新“无声爆破”技术,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期,并通过建立垂直吊装通道,加快混凝土的转运。

9月6日,3号转运站试运成功,较计划提前了28小时。

历尽“千辛万苦”

“感觉身体不适,就立即停止作业并告诉身边人员。”10月14日早6点,热电厂脱硫车间1号烟囱拆除作业现场,车间党支部书记苏宁正在进行安全喊话。

1号烟囱停运7年,热电厂按照公司要求拆除,消除高空坠物引发的伤害风险。

自9月15日拆除工作开展以来,该车间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件事,每天早6点,车间领导等候在厂门口,检查外来施工人员的疫情防控、精神和身体状况,下午6点准时召开收工总结会。

“虽然连续工作12小时,但只要保证高空作业安全再辛苦也值。”苏宁介绍,不光在烟囱拆除现场,液氨罐区检修、脱硫塔喷淋层节能改造等工作中,车间坚持的也是“用辛苦换安全”的理念。

液氨罐区是公司重大危险源,一旦泄漏,极易发生爆炸。检修前,车间技术员王建华20余天靠在现场,爬管廊、查阀门,并对停运、吹扫、置换等工作逐项制定方案。

检修中,他更是加班加点,先后组织完成131道焊缝的探伤检测及100多个球罐的消防喷淋喷嘴清理等工作,确保罐区安全受控。

同样事例不胜枚举。技术员朱林无法照顾4岁的孩子,连续一个月奋战在脱硫塔一级喷淋层节能改造现场,解决了结垢堵塞难题,实现了节能降耗,预计全年节约电量235万度。(记者 夏东明 通讯员 苏成武)


信息来源: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