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能耗指标达到280克/千瓦时以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5月29日,伴随着2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历时1年建设的齐鲁石化热电厂炼油动力站1号、2号机组能效达标改造项目顺利竣工。
该项目于2020年开工建设,是热电厂机组提效的重点项目,也是公司级重点建设项目。
新机组按照国家及行业最新标准设计,同步建设了配套环保设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都较改造前大幅降低,设计能耗指标达到280克/千瓦时以下,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原机组分别于2006和2007年建成投用。”该厂机械动力科科长朱有利介绍,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机组投运以来,全站平均供电煤耗保持在328.91克/千瓦时左右,处于能耗较高水平。
2015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产业政策,要求火力发电厂平均供电标煤耗必须低于310克/千瓦时;2019年,淄博市政府发文,要求现有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抽凝机组3年之内全部关停。
生死存亡之际,热电厂迅速成立机组提效改造项目组,全面开启了“抢时间、拼速度、白加黑”的工作模式。
2019年10月,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中国石化总部批复。2020年9月14日,项目通过地方政府的环评审批。11月2日,完成改造的1号汽轮机转子返厂回装。12月20日,历经100余天紧张施工,1号机组顺利完成改造并实现一次开机成功。
1号机的开机成功,既提振了干部员工的信心,也为2号机完成改造积累了经验。
今年4月30日,改造后的2号机转子运达现场。
“安全监管、设备安装、工艺调试及开机人员全部取消休假,24小时轮班作业,全力拼抢进度。”项目组负责人、热电厂副总工程师董文生说,重任与压力面前,干部员工众志成城,体现了良好的工作作风。
“边回装边开展技能培训。”炼油动力站技术员刘俊旺介绍,车间提前梳理完善了工艺流程、工艺卡片和运行日志等基础资料,对工艺联锁报警值等参数逐一整理。同时,他们按照新轮班模式,分4批次对运行岗位人员进行培训,重点讲解工艺连锁、系统变更及开机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机组开得起、稳得住、长周期。
“4个人开一台机,确保万无一失。”5月29日上午,开机组成员在运行班长姜伟的带领下,对2号机主蒸汽、润滑油等系统进行检查确认,按照调度指令挂闸开机。
伴随着隆隆轰鸣声,中午12点30分,机组稳步上升至额定转速,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2号机改造非常成功。”董文生说,按照炼油动力站全年发电计划测算,1台新机组就可以减少煤耗8000余吨,减少循环水补水17.8万吨,供电标煤耗也远低于国家310克/每千瓦时的限值,装置真正实现了高效、低碳运行。(记者 夏东明 通讯员 苏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