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一策 用硬核成绩交绿色答卷

齐鲁石化炼油厂狠抓清洁生产源头治理,加快山东省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力度——
一罐一策 用硬核成绩交绿色答卷  

  “再确认一遍,管线和阀门开、关是否正确,不能出任何问题。”5月25日,齐鲁石化炼油厂第三油品车间原油罐区浮盘密封改造现场,车间副主任孙萌与施工方进行开工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连日来,炼油厂通过一罐一策、源头治理、技改技措,加快省环保督察组交办问题整改力度,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一罐一策:整改罐区隐患
  “今年炼油厂必须实现环保绩效升级,而罐区隐患治理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炼油厂副经理李小军坦言。
  炼油厂罐区存在设计老旧、分布范围广、储罐繁多等特点,为按照时间控制点完成改造升级,他们梳理出20台储罐进行优先治理。
  从年初开始,该厂每周五召开推进会,针对储罐的治理情况,包括安全、进度、问题等一一对接。
  由于是边生产边施工,储存相同物料的储罐必须逐台进行治理,完成一台投用一台。
  从倒罐、蒸罐、清罐再到开始施工需要4—10天不等,各相关部门联动,推行“一罐一策”,倒排工期,将时间点控制到小时。
  车间安全负责人提前一天对施工作业进行检查;设备区域团队每天下午3点半召开施工例会,及时协调解决在施工中及第二天需要解决的问题。
  罐区改造过程中,炼油厂使用新技术,在一油品罐区冷凝塔增设油气回收设施,采用“冷凝—吸附”处理技术回收罐顶油气,并对具有处理价值的工艺废气进行回收利用。

源头治理:消除“低老坏”
  围绕绿色生产、绿色科技等方面,炼油厂积极做好绿色基层创建工作。
  既要“里子”也要“面子”是各车间践行绿色生产的目标,并做到“表里如一”。
  “相对于去年,今年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刚被厂部树为绿色基层创建标杆的第三联合车间主任田正浩介绍。车间从严从细管理,实行周检制度,每月综合评比,分专业对每个班的责任区检查打分,包括现场卫生、装置面貌、定置摆放等,汇总后比出名次,奖优罚劣,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他们千方百计确保平稳生产,岗位员工精心操作,减少工艺波动、力求杜绝非计划开停工,从源头上降低排放。
  各基层车间围绕绿色基层创建重点内容和薄弱环节,结合各自生产特点,突出整治各类“低老坏”和“脏乱差”现象。利用主题党日、副班等时间,对装置区、办公楼卫生面貌进行突击清理;对装置区明沟污泥进行清挖,畅通了生产后路。
  该厂还加强现场漏点治理工作,技术人员对现场动静密封点定期检测,并纳入大数据管理,最大限度消除现场异味。

技措技改:严控排放指标
  “要重点关注高架源的平稳运行,如果出现指标有上升的趋势,必须现场确认并进行调整。”5月20日,炼油厂第二催化车间主任王志强在交接班会上提醒当班员工。
  炼油厂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基础管理,降低高架源排放。在各装置加热炉外排口安装高架源,实时检测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含量;建立石化通工作群,制定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二氧化硫排放指标设定预警值。
  国家规定,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不能高于50毫克每立方米,炼油厂要求,指标达到30毫克每立方米时,就要在石化通工作群内发布预警,相关装置及时配合调整,举全厂之力严控高架源超标。
  与此同时,各车间技术人员通过全方位的论证、实践,实施了多项技改技措:联合装置车间完成柴油流程改造和气柜流程改造,缩短了加工流程;硫黄一车间以装置高架源排放达标为突破口,根据装置基础数据分析,通过优化再生塔汽水比等操作,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节省了蒸汽能耗。
  炼油厂技术质量科还针对各脱硫装置工艺操作,进一步完善修订标准作业规程,保障整个瓦斯系统稳定低硫运行,从源头上实施清洁生产。(记者 孙淑芸)

信息来源: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