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是责任制的灵魂

“从严管理年”系列评论之三
责任心是责任制的灵魂
□本报评论员

  同样的任务,不同的人干,呈现的结果就好坏不一;同样的岗位,不同的人在,发挥的作用就参差不齐。岗位责任制是基础,岗位责任心是灵魂。工作成效上的千差万别都源于责任心的高低有无。责任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从严管理,就从强化岗位责任心开始。
  不坐等、抓紧干,责任心体现在知责思为的担当里。每个岗位都对应着相应的职责,对哪些规定动作一定要严格遵守,哪些事情必须要干,干到什么程度都有细致明确的要求,这些都是岗位人员必须履行的责任。强化责任心首先必须要认同岗位职责,知道这就是自己的活儿,是必须承担的责任,是企业刚性的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能推诿敷衍。还必须要提高履责能力,交到手里的工作得会干,不会干就得学,不能把“我不会”作为心安理得不干活儿的理由。
  只有思想上的担责才有行动上的担当,如果总是抱着一种“不归我管,不操闲心”“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心态,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三大纪律执行不力听之任之,岗位技能不足也不去努力学习提升,有了失误又不被严格考核,相似的事故和问题就还会再次出现。损失本可避免,却因为责任心缺失坐等出问题,这是最危险、最可怕的。一个人的“不操闲心”就会让上上下下很多人“操碎了心”。从严管理就是用强有力的监管督促岗位责任制落实。事实证明,越是怕担当往往越容易出事;越是想绕道走往往矛盾就越追着来。既然绕不过、推不掉,倒不如积极去负责、主动去干事,按照从严管理的要求,充分履行岗位职责,自然就不会被考核问责。
  马上办、全力干,责任心落实到明责有为的执行里。“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部署没有落实不过是虚无缥缈的蓝图,“干”就是执行力,而责任心决定着执行力。责任心强,即便是压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想尽千方百计实现目标;责任心弱,以种种借口逃避,再简单的事也干不好、干不成。
  公司“两会”对2021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深化改革三年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从严管理、“百日安全无事故”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工作都制定了完备的措施,列出了详细的清单。最关键的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措施真正实施,清单实地销项才能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制度即便是覆盖到所有的细枝末节,工作成效最终还是决定于执行的深度,只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把责任制落实到极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强烈的责任心意味着只争朝夕实干奋斗,环顾四周,系统内外的先进企业都在高歌猛进,我们就要有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的紧迫感,就得拿出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劲头干一件成一件。强烈的责任心意味着全力以赴实干奋斗,爬坡过坎哪有好走的路,技能不足就勤学苦练,时间不够就加班加点,只要想干,办法就总比困难多。强烈的责任心还意味着事争第一实干奋斗,不随遇而安、一味“佛系”,而是见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别人能做到,我们也不差,难道就甘愿落后吗?
  主动做,乐于干,责任心升华于尽责愿为的自觉里。负责任虽有苦处,但尽责任也充满乐趣。自主管理是落实责任制的最高境界,要主动管理、自我提升。自主管理是一种自我约束,“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便没有人监督检查,只要是我的职责就一定会不折不扣做到最好;自主管理是一种自我驱动,为了追求更大安全、更多效益、更好效果,即便没有人要求,也会主动学习、不停探索、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自主管理还是一种自我成就,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那么灵活精明,甚至是在吃亏般地傻傻付出,但就是在心无旁骛、不问前程的专心专注中,“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绊脚石”成为了“垫脚石”,不但交出了闪亮的成绩单,还提升了能力,锻造了品格,磨练了心性,更收获了内心的充实丰盈。当自主管理成为大多数员工的习惯,我们打造一流炼化企业的宏伟目标就会在不远处挥手相迎。
  全面从严管理,这是真抓严管,摒弃惰性的时代;全力实干奋斗,这是奖励拼搏、崇尚劳动的时代。强化责任心也不仅仅只在道德层面要求和呼吁,更有制度去约束,有奖惩去激励,有机制去建设。不养闲人、不用懒人,在从严管理的大背景下,提升责任心是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适应新形势的良方。
  面对下班前还未完成的任务,有人默默做完才放心回家,有人却不停抱怨拖到明天;面对不期而至的临时工作,有人二话不说主动承担,有人却推三阻四不想多干;面对恶劣天气里的坚守、节假日里的加班,有人毫不犹豫留下来,人在岗位心才踏实,有人却事不关己能走则走。“埋怨”不如“埋了怨”,你不担当、我不担当,谁来担当?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为了共同的齐鲁家园更有竞争力更强大,为了自己的未来更有保障更美好,你将如何选择呢?
  

信息来源: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