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从产业“红海”涌入“蓝海”

拓宽能源赛道
齐鲁石化从产业“红海”涌入“蓝海”

远眺齐鲁石化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胡尧 摄)

首车燃料电池氢气正式出厂时,齐鲁石化员工为满载燃料电池用氢的特种专业车辆系上大红绸带。(夏东明 摄)

齐鲁石化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夏东明 摄)

在创造历史的时间维度上,一个企业的奋进之路,总有一些令人瞩目的时刻标注。

在应对挑战的空间维度上,一个产业的崛起之路,总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印迹诠释。

近年来,作为目前山东省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国有企业,齐鲁石化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燃料型向化工原料型转变,以“炼化一体”为基础拉长化工产业链,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实效。2021年,齐鲁石化经营利润创出了建厂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今年,在疫情形势严峻叠加、下游企业开工受限、产品需求不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齐鲁石化全体干部员工勇于担当,砥砺实干,共克时艰,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战双胜”。

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阶段,齐鲁石化从驱动发展的力量变化中,找到新的增长模式。通过着力扩张能源赛道的宽度,从传统能源领域不断跨入新的赛道,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随着一批绿色项目陆续投产达效,齐鲁石化率先从产业“红海”涌入“蓝海”。

氢赛道 重装师

3月28日,齐鲁石化燃料电池用氢项目正式投用,并完成首车179千克燃料电池用氢气充装出厂。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外供氢气1千万立方米,助力淄博市打造全国氢能生产应用标杆城市,助推中国石化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

作为产业链副产品的高品质氢气看似只走出了从自用到外供的“一小步”,实际上却是齐鲁石化在氢能源赛道上迈出的“一大步”。这样的改变,不仅仅是氢气的使用领域和“身价”,还是能源转化为资源的价值再体现,通过跻身高品质清洁能源赛道,让资源有了更高价值。

3月23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将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重点产业。提出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氢能源清洁利用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齐鲁石化氢能源应用场景的扩展恰逢其时。

近日,齐鲁石化科技发展部副经理徐奇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齐鲁石化每年的氢气产能在16.77万吨,主要用于炼化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改善,每年用量在15万吨左右,还有近2万吨氢气产能没有发挥出其应用价值。随着齐鲁石化氢气产能进一步释放,整个产业迎来利好。“齐鲁石化氯碱厂是中国石化唯一一家氯碱生产企业,氢气是电解盐水生产氯气和烧碱的副产品,成本低,质量好,纯度达到99.99%,优于国家车用燃料电池氢气标准。氢气由自用改为外供不会增加其它成本,与其他兄弟企业相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齐鲁石化高品质氢气投入市场后,将对氢能源赛道带来重大革新,为氢能燃料电池车推广提供了先决条件。“氢能源燃料作为清洁燃料,不仅要提供动力,还要有成本优势,这样才能为氢能源应用场景的扩展,提供基础和依托。”徐奇轩说。

山东华本能源有限公司经营加氢站,为氢能源汽车提供清洁能源。该公司经理牛翎凡说,齐鲁石化是央企,口碑好,生产的氢气质量好,华本能源会和齐鲁石化进行长期合作。

无论是山东打造“鲁氢经济带”,还是淄博建设“氢能生产利用先行城市”,都需要产业链的有效协同。而齐鲁石化作为全国最大的氯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电解工业原盐生产氢气的成熟技术,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氢能生产压缩充装示范线,这与淄博乃至全省发展氢能的规划不谋而合。

低碳行 新航母

一样是变废为宝,一样是科技赋能。与氢能源开发利用异曲同工,二氧化碳在齐鲁石化也正在从一种排放物变成“双碳”战略下的“宠儿”。

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中国石化所属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被誉为“工业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预计未来15年还可实现增产原油296.5万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对我国CCUS规模化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提升我国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经理李海强说,CCUS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齐鲁石化紧盯时间节点,开展装置生产前的开工条件确认,加速推进尾项治理和“三查四定”工作,查出问题要求施工方立即整改到位,时间精准到小时。与压缩机厂商反复对接工艺流程,对开车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进行推演,制定相应防护措施;成立专家开车团队,反复优化、完善开工方案,抓好员工每日现场培训,及时进行考核来检验学习成效,确保装置一次开车成功。项目投产后,齐鲁石化捕集的液态二氧化碳主要用于胜利油田进行驱油。

3月份以来,在疫情严峻形势下,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加速推进CCUS项目建设。4月3日,齐鲁石化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试生产一次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加速推进,低碳市场的前景正在得到市场兑现。

生产环节的废气,正在齐鲁石化人手中变成一种新的资源,成为未来新的效益增长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齐鲁石化凭借科技力量,提前布局率先突破,创新赛道模式、构建产业赛道标准,在低碳经济时代,逐渐成为一艘产业的“航母”。

齐鲁石化CCUS项目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谱写齐鲁石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篇章。

种太阳 耀光芒

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上,各种要素资源使用效率正在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齐鲁石化积极做好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结构调整,充分整合内部资源,畅通内循环途径,让各种要素资源加速“跑起来”,成为现阶段破局的关键一招。

如今,在齐鲁石化,各种“余热、余温、余压”资源开始进行多层次利用,就连阳光都被他们“种下了”。

2021年12月29日,齐鲁石化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并网发电成功,这是齐鲁石化首个成规模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工程。项目投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100多万度,按照平均每年家庭用电1100度测算,可为一万个普通家庭提供一年的清洁用电。年节约标准煤0.3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63万吨,相当于植树9万棵。

在徐奇轩看来,这一项目是非常成功的,因为这是利用厂区闲置土地建成的项目。“我们充分利用闲置的露天库房,让闲置土地也能产生更多效益。接下来公司还计划建设二期项目,并结合各厂区的楼顶和其它闲置空间,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向闲置土地要效益、向立体空间要效益。”

“种下”的太阳正在产生源源不断的效益,存起来的“阳光”不仅照耀了这片石化城的夜空,也照亮了前行的路。

为了降本增效,齐鲁石化对余热、余温、余压做起文章。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利用机组余热进行发电,每小时发电量可达到700度。该厂气体联合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气体联合装置生产过程产生大量温度不到200℃的热量,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属于低品位热能。此前都是通过循环水来冷却处理,不仅余热没有用武之地,还需要大量消耗冷却水。随着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投产,低品位热能变成高品位电能,据保守测算,每年发电量约700万度、减少循环水消耗120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456万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4000多吨,做到了节能、减排、降碳“三丰收”。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引入黄河水作为精制水水源,但是引入水水温偏低,达不到进水端水温要求,需要消耗掉大量蒸汽进行加热。后期,经装置循环运行后水温升高,回用过程中又需要对出水进行冷却。怎样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呢?齐鲁石化反复研讨攻关,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他们将进水和出水进入同一个蓄水池,利用回水的水温来中和进水水温,满足装置运行需求的同时,节省了蒸汽使用。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此项目减少蒸汽用量逾1万吨,而目前工业蒸汽价格达300元/吨,节省费用300余万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超颖 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记者 刘芳芳)


信息来源: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