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保供清洁之源

——齐鲁石化供排水厂合理优化时间,全力做好生产水、生活水系统检修

乙烯供排水车间员工正在查看工业水系统的阀门腐蚀情况。

乙烯供排水车间员工与施工人员一起清扫清水池内泥沙。

9月9日,连绵秋雨过后又是高温天,齐鲁石化供排水厂乙烯供排水车间已恢复供水15天了,车间员工加强定期巡检、取样分析水质,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供水畅通。

当前,齐鲁石化乙烯新区大检修进入收尾阶段,生产装置陆续交付生产。此时,乙烯新区生产厂的生产水、生活水两套系统早已“整装待发”,随时调整供水量,服务检修、生产各个环节。

清晰定位重点保供用水

乙烯供排水车间负责公司乙烯新区生产水和生活水系统的日常维护,消防用水也从这里补给。他们为装置提供运行动力,涉及到生产运行稳定,工作生活保障以及安全消防各个环节。今年的大检修,这两套连续运行了四年的系统要进行全面更新。

“系统运行末期,经过专业排查,我们发现有5台出口电动阀、1台入口闸阀、2台止回阀操作机构无法开闭,主管网400米管线多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泄漏,影响供水装置的运行稳定。”供排水厂机械动力科员工周丽介绍,“生产水管线阀门更换项目被列为公司检修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一经确立,供排水厂各部门及乙烯供排水车间立即行动,统筹安排、合理调配人员。

争分夺秒无缝衔接施工

由于供水系统服务于整个乙烯区域装置的停、检、开全过程,作为公用工程,系统停车晚,开车早。生产水项目检修在8月21日至25日,生活水项目要在8月8日至11日完成,分别用时4天和3天完成。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乙烯供排水车间技术组长潘剑舞提前分析了项目难点,“而更换阀门的工作不能急,行吊要精准,阀门安装不能有一点偏差。”

更换的阀门其中9个直径500毫米,重达一吨以上,一方面作业活动空间狭窄,监护难度大;另一方面行吊操作难度大,容易碰坏原有设备。该车间精细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再培训,监护人员严格把关,夜间加班调试。

他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争分夺秒,完成了10只阀门和管线的更换,调整工艺阀门10只,安装回收积水泵4台,提前15.5小时一次开车成功。生活水系统更是提前17小时完成检修任务,为各厂参检人员提供便利。

“本次检修管线更换是速度最快的。”乙烯供排水车间主任魏忠风介绍。该车间为检修做准备时就考虑到时间紧的问题,他们对全部管线进行检测,确定需要更换的管段,并提前三个月实行管线预制,在检修前15天开始开挖管沟放置管线。8月23日系统停水后,第一时间实现新旧管线碰头,无缝衔接完成了管线更换。

集中攻关节能环保清池

“大家很团结,互相配合,利用很短的时间共同出色地完成清池任务,达到环保检修的目标。”乙烯供排水车间党支部书记魏文东为参加清池的突击队员点赞。

该车间总容积近25000立方米的4座清水池是生产水、生活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清水的缓存。“我们优化了工艺方案,提前完成了清池工作。”该车间副主任徐伟宁介绍。

8月10日,上游生产装置停车大部分交付检修,利用用水少的空档,乙烯供排水车间立即组织清池检修。他们优化工艺方案,采取停1开1的方式,检修前先集中清理一个水池。

“这样检修时管线积存的水就可以排到清理完的池子,收集水资源,既降低成本又能避免污染,实现绿色环保检修。”徐伟宁又多了一个身份——车间清池突击队队长。她带领由车间技术员、值班长等七名骨干人员组成的突击队,两人一组,每两小时轮换一次,入池清洗清淤。

徐伟宁介绍:“池子密闭我们邀请了安工院专家识别清池风险,作业每两小时分析一次,进出水池人员做好登记及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从早晨八点进池一直忙到晚八点多,突击队员和施工人员一起,圆满完成了水池清淤任务。

此次清池节约生产水6000吨,实现检修零排放、安全环保停工的目标。(文/记者杨洋图/记者张因春)


信息来源: 
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