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 建功必定有我

——齐鲁石化烯烃厂举办“学党史、忆厂史、站排头、创一流”歌咏故事会,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

  5月21日,时值齐鲁石化乙烯工程“87·5”投料34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烯烃厂隆重举办“学党史、忆厂史、站排头、创一流”歌咏故事会。回顾党的百年历史,重温烯烃厂发展路程,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烯烃厂各级管理人员、员工代表及公司相关部室人员等百余人现场聆听了故事会。

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开花结果
  “自上世纪初的延长石油到玉门油田,再到大庆油田,石油石化人用生命和鲜血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朽业绩,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成为了百年党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先后形成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来自烯烃厂储运车间的员工秦倪第一个走上讲台,为大家深情讲述党史中的石油石化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石油精神、石化传统在烯烃厂开花结果,凝练形成了“严细实、信得过”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叫响了“优秀的团队、优秀的我”。
  “1987年5月25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从初期的流程打通到最后的乙烯产出,连续上了12个夜班,当时一个夜班便是十几个小时。”第二个走上讲台,54岁的裂解车间值班长石文革讲起34年前乙烯工程首次投料开车那段经历时,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
  1987年5月30日晚,装置产出合格产品,齐鲁石化三十万吨乙烯装置一次开车成功。石文革说,当时虽然很辛苦,但每个人的热情都很高,这是“严细实、信得过”的真实写照。

极致值得尊重
  “2004年,乙烯装置72万吨/年改造工程建设中,我主动请缨,承担起了三元制冷系统的建设、开车任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裂解车间首席技师于健,为大家讲述了成功“制服”三元制冷压缩机的故事。
  开车过程中,设计方美国鲁姆斯公司专家亲自坐镇指导,但压缩机却出现了运行不稳定。怎么办?于健对流程检查确认后,果断提出了自己的操作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质疑,于健就到现场顺着流程,给大家解释原因。听完后,在场的人员都表示赞同。厂负责人当场拍板:“就按于健说的来调整。”随后,三元制冷压缩机系统实现顺利开车,并逐步达到设计工况。
  “从进厂实习到现在已经28年了,我一直坚持把工作做到极致、做到值得尊重。”于健说。
  “‘优秀的团队、优秀的我’,只有在一个积极向上的优秀团队中成长,才能成就个人的优秀业绩。”烯烃厂生产技术科主任师高辉,讲述了她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历程。
  高辉说,倒班时上岗第一件事,就是把室内控制参数全查看一遍,这样才放心让交班的人回家。当班如果产量超不过上个班,关键参数落后了,大家就聚在一起打开趋势图进行分析,研究其他班组成绩优秀的原因,这种情景至今让她难忘。
  2005年,调到了厂计划统计管理岗位的高辉,日思夜想把生产计划跟踪、测算、财务分析等所有计算、展示过程全部植入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客户端,与统计工作融为一体,为企业创造了可观效益。“我就是用业绩来证明,我是‘信得过’的。”高辉说。

不负韶华超越自我
  “当时,巨大的压力考验着每一名队员。”2019年入职烯烃厂裂解车间的路饶,回忆起参加2020年全国乙烯装置操作工竞赛那段经历时感慨,是坚持让他有了这份收获。
  “在集训中坚持不懈地训练提升,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一步步地超越自我。”每次踏进教室,路饶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再坚持,心无旁骛,保证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学习上。不懈地坚持最终换来了梦想照进现实,代表公司参赛的烯烃厂五名队员取得了两金一银两铜的好成绩,路饶更是在这一国家级赛事中取得了人生的第一块金牌。
  “非常荣幸,一入职就和母亲分在了同一个车间。”最后一个登上讲台的2019年入职员工张玉玮讲述了他和母亲的故事。“尽管我和母亲都在裂解车间,但由于不在一个班组,工作内容又有所不同,我与母亲在工作中见面的机会很少。”
  刚来时,看到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纵横交织的塔罐,一度曾有畏难情绪的张玉玮,时常得到来自母亲的鼓励:只要努力,你一定比妈妈做得更好。此后张玉玮在母亲的鼓励下和师傅们的“传帮带”中迅速成长,现在已能够独立顶岗的他正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讲述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展示了烯烃厂创业发展历程和企业精神的传承,这种形式的‘回头看’推动着我们继续前行。”故事会深深地打动了与会人员。
  在故事讲述中,由烯烃厂各车间、机关科室组成的六支代表队,先后上台唱响了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的优秀歌曲,用激昂嘹亮的歌声,表达爱党爱国之情。最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大合唱中,故事会落下帷幕。(记者 刘新圣)


信息来源: 
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