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11年全国第一

  1970年12月,我从济南招工来到齐鲁石化橡胶厂,那年才16岁,还梳着两个长长的大辫子。当时橡胶厂叫胜利化工厂。
  作为橡胶厂的第一批工人,我们领到的第一件工具是一把铁锹。企业还没有房屋,我们都住在依山搭建的工棚里,三十几个人住一个工棚,也没有床铺,十几个人睡一个地铺,黝黑铮亮的地瓜面窝头是大家的主食。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挖土方、和水泥、装卸车。那个时候,每天的广播都会这样喊:“现在我厂拉砖的车已到,请同志们听到广播后,马上到工地去卸车。”所有人听到后,都会立即冲向工地,哪怕是正在吃饭。
  16岁的我还没有长结实,来之前从没有干过重体力活,所以来了没几天就病倒了。躺在地铺上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发冷,也不知道得了什么病。最后还是一位老师傅给我用了个偏方才慢慢好转。那时候条件艰苦,任务艰巨,没有奖金、没有补助,但没有人计较这些。为了橡胶厂能早日建成,我们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
  作为化工厂的工人,按道理不应该参与基建工作,但因为1973年第一化肥厂开工建设时,为了扭转山东省化肥紧缺局面,在基建队伍不足的情况下,上级决定抽调橡胶厂的建设队伍先保第一化肥厂建设;到了1974年又抽调橡胶厂的建设队伍,去保炼油厂第二套常减压的建设;1975年,第三次抽调橡胶厂的建设队伍保进口大化肥项目——第二化肥厂建设,并且要求施工队伍要让路,设备订货要让路,材料机具要让路。这就是橡胶厂建设历史上的“三让”。
  在这样的情况下,橡胶厂提出了“不等不靠,又让又上”的建厂思想,自己动手建装置。基建队伍三进三出,干部员工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基建队伍进厂,员工就当“配角”;基建队伍离去,员工就是主力。“施工队伍保重点,胶厂建设自己干”这不是顺口溜,这是橡胶厂干部员工的真实写照,在齐鲁石化建设史上绝无仅有!
  为了保质量、按进度建成橡胶厂,干部员工们开展攻关和会战。1976年12月15日,橡胶厂聚合车间建成投产,生产出了第一块合格的顺丁橡胶。1977年9月,橡胶厂全部生产装置建成试产。50年过去了,橡胶厂不断发展壮大。橡胶厂已经连续11年合成橡胶产量全国第一,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我的家就在橡胶厂,经常登上象山,俯瞰厂区塔群林立,管线纵横,每每看到这些,我都心潮澎湃。这是我们自己建起来的工厂,每一套装置、每一条管线都有我们的汗水。作为一名已退休的老员工,希望我们的企业永远生机勃勃,衷心祝愿我们的齐鲁石化越来越强大!(讲述人:江霞;整理人:王华)

信息来源: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