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种子盛开花

  徐海菊正将磅单打印纸分成四份使用,以节约用纸,从细微处降低成本。(刘军章 摄)

  “工作和居家过日子一样,我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在齐鲁石化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记住这些难忘的美好时光。”
  徐海菊上班的最后一天,齐鲁石化腈纶厂储运车间为她举办了“温馨离岗”座谈会。回顾工作过往,徐海菊很动情,几次落泪哽咽。
  储运车间党支部书记尹鲁霞对她的工作评价直截了当:“尽职尽责,细微处见真功,工作近乎完美。”
  徐海菊办公的地方是一处偏僻的角落,几棵大树、一台地磅、一间素朴的办公间,道路都是泥土路。但来到这里却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地磅旁的泥土有刚刚清扫过的痕迹,空气中有树木枝叶嫩芽的清香,处处显露着干净与整洁。
  “轰隆隆……”有车要过磅进厂,司机把磅单交给徐海菊。她利落地上车检查,然后仔细地挑出车轮里夹带的泥巴,用笤帚把地磅上的杂质清扫干净,确保计量精确,最后才过磅。
  “司磅岗位是厂里的窗口岗位,我首先要以好的形象去面对所有客户。此外,虽然这里不是一个创效岗位,但我始终认为避免误差和精确测量也是创效的一种途径。现在化工物料一万多元一吨,点错一个小数点就差之千里,我不能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不给自己找借口。”徐海菊如是说。
  “工作几十年,司磅岗位从来没有出过错,徐海菊就是爱一行专一行的典范。”班长徐城彬介绍。“门口的那条铅腰带,这是她特意放在那里时刻‘警醒’货运司机的工具,认真、敬业是她的‘标签’。”
  徐海菊办公室的电脑旁有一个大头针盒很显眼,里面是她回收来的大头针。原来每天的磅单都会用大头针别好,被各个单位拿回去后,都会用订书机订起来,取下的大头针随手扔进了垃圾桶。徐海菊发现后,立即协调来取磅单的人员将大头针及时捎回,进行回收再利用。
  每月从各处回收的大头针约有20盒,足够班组使用。十余年来,地磅房极少领用大头针。
  “人在难处最知暖”。徐海菊在经历了1997年腈纶厂成为齐鲁石化一员的变化后,更深深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厚爱。
  上世纪九十年代,原淄博化纤总厂面临破产的困境,而女儿年幼正需要用钱,与朋友合伙卖衣服的经历,让她深知自主创业的艰辛。
  放假11个月后,她接到了回厂上班的电话,并收到了公司下发的第一个月工资,感恩的种子从那时发芽生根,她用努力工作来回报这突如其来的幸福。
  “与徐海菊接触不多,虽然不熟识我也看得出,她视这份工作如信仰,内心充满感恩,到哪里都说齐鲁石化好,打心眼儿里热爱这份工作,爱她如家。这样的员工好像一个小太阳,走到哪就把温暖带到哪,这样的员工让人敬佩。”这是干部员工对徐海菊的印象。(杨洋)

信息来源: 
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