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改造不迷权威

  2003年我进入齐鲁石化氯碱厂工作,正赶上氯碱厂二轮改造,有幸见证和参与了此项重大工程。回想氯碱改造的一幕幕,总是激励我勇敢前行。
  当时为了增强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的竞争力,公司扩大规模实施齐鲁乙烯二期改造工程,对氯碱厂的装置进行了改造。受“非典”影响,技术谈判延期、部分关键设备订货、供货推迟,工程进展滞后,乙烯改造由2003、2004两年两次停车改造改为2004年一次停车改造。
  当时正值聚氯乙烯产品的“黄金期”,为保证二轮改造按期高质量完成,氯碱厂科学规划,举全厂之力积极推进。氯碱厂的很多员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天天坚守在现场,早出晚归,咬住控制点不放松。在装置建设冲刺阶段,正值盛夏酷暑,考验着大家的体力和意志。虽然连续加班两个多月,大家都已筋疲力尽,但施工现场依然是热火朝天的场面。为了赶进度和抢工期,员工们依然咬牙坚持,雨天不停歇,通宵达旦进行施工,有的为此还推迟了婚期。2号聚氯乙烯装置从德国引进,在施工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指导装置建设的德国专家前期跟着一块加班赶工,但随着施工的深入,体力上也坚持不住了。但工程一刻也不能停,技术人员临危受命接手,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把工程向前推进。
  由于施工时间紧,监理力量不足,保证工程质量成为难题。为此,氯碱厂深度介入、层层把关工程施工质量,设立质量曝光台,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并督促进行整改。管理与技术人员全过程、全天候靠在现场做好质量监管和施工协调,哪里有施工就出现在哪里。当时还是车间技术员的荣猛,被前来技术服务的老外称为无处无时不在的人。为了监督施工质量、了解进展掌握情况,他每天整个装置不知要跑多少遍。
  针对存在的问题,氯碱厂的员工更是不迷信“权威”。2号离子膜装置引进的是日本的技术,时任烧碱车间主任的吴玉斌是多年的“老烧碱”,在准备开车过程中,他发现工艺包有问题,日本专家矢口否认:“这是我们使用了多年且不少国家应用的成熟技术,不可能存在问题。”吴玉斌不服这口气,经过查阅资料,结合1号烧碱装置的运行情况,多角度深入剖析和论证,终于让日本专家心服口服,连连对吴玉斌竖起大拇指。工艺包的问题及时得到了处理,避免了装置开车的一大隐患。
  当时施工和培训是同时进行的。聚氯乙烯装置模拟运行系统和学习教材全是英文版本,这对操作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为尽早学会弄懂装置操作法,操作工黄岩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蹩脚”的英译汉以及中文拼读来进行学习,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背。
  操作模拟运行系统时,你跑现场我上机,大家合理安排,抓紧时间去熟悉操作。从单机试车到多机联运、全流程打通,再到正式开车,黄岩模拟了49次,有的员工甚至模拟了上百次。
  正是由于员工们的齐心协力、奋斗拼搏,才保证了氯碱二轮改造按时高质量完成,一跃成为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氯碱企业。岁月不断更替,但氯碱人建设大氯碱的不平凡业绩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灿烂永恒,推动着我们续写“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新辉煌。(武如海)

信息来源: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