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辛劳缚苍龙

  建设中的乙烯装置裂解炉(资料图)

  年产18.5万吨氯气和20万吨烧碱的齐鲁石化隔膜电解装置,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套改性隔膜电解装置。由于它采用的是美、日等国家的专利技术,工艺指标设计不一致,关联设备能力不配套,因而在1988年开车后,一直存在盐水质量不稳定、电槽寿命不长、负荷波动频繁等问题,致使“龙头”装置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
  集团公司几任主要领导多次和专家组现场“会诊”,齐鲁石化也组织技术人员全力攻关,历时7年才使装置产能、氯气纯度等多个指标逐步达标。
  当时的氯碱厂电化车间员工加大了攻关力度。大家从生产环节分段查流程,深入探索破解工艺难题的“密码”;车间成立电解隔膜技术攻关组、电槽综合治理组、盐水综合治理组,详细制定方案,为全面优化装置生产做准备。1996年春节刚过,车间隆重召开“创新创效百日会战”誓师大会,300名员工满怀“开好电解、为国争光”的必胜信念向厂部立下军令状,开启了“向极限冲刺,创国际一流”的新征程。
  电化车间把改进隔膜技术、延长电槽寿命、提高电流效率作为实现装置创优的关键。通过与国际同行广泛交流,大胆革除日本隔膜配方和制作工艺,精心选择机械强度高、渗透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的津巴布韦石棉做制备隔膜的新型基材。
  车间还从抓质量管理入手,对装置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使各工段技术指标全部趋于一致;对电槽的运行操作、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均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指标,完善了以电槽为中心、便于全程监控的质量保证体系,用全面优化保障装置生产的长满优。
  全面优化带来了装置的全面创优。自1996年7月起,隔膜电解装置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运行指标连续18年稳居同类装置榜首。其中电槽平均寿命由150天延长至850天;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超过离子膜技术水平,被业内专家称之为“化工生产的一个奇迹”。
  隔膜电解优化生产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员工们的倾情付出。百日会战期间,员工们以厂为家、众志成城,日夜靠在装置上做试验、搞优化,车间副主任徐浦德、公用工程技术员赵敏等十多位劳模一连十几天不离装置现场;大机组班长张庆山新婚当天就把铺盖搬进厂房,“蜜月”伴着装置度过……
  2001年年底,隔膜电解运行指标连续5年国际排名第一的喜讯传来,《中国石化报》《中国化工报》分别以《齐鲁隔膜电解运行指标国际领先》《齐鲁公司隔膜电解创奇迹》为题作了报道。庆功宴会上,每一名氯碱员工的光荣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李存荣)

信息来源: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