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毡房育出“化工一枝花”

  山东胜利合成氨厂是齐鲁石化第一化肥厂的前身,始建上世纪60年代末。国家决定由原石油工业部、山东省政府和济南军区联手,在如今的淄博市临淄区抓紧筹建我国首座国产化肥厂,平时生产化肥、增产粮食,战时生产火药、保障军需。作为筹备组的一员,原在淄博市政府工作的我参加了第一化肥厂建厂的全过程。
  1969年,我在张店区九级塔农场劳动。同年6月23日,突然接到市里通知,要我去参与筹建合成氨厂并且马上报到。一听是国家重点项目,我慨然应允,当天就带着介绍信到指定地点报到。
  在胜利油田九二三厂招待所,我见到了筹备组的成员,组长刘守杰说:“近期就靠咱们几位了,马上到临淄区的南仇选择厂址、开辟场地。”
  来合成氨厂筹备组报到的共有10人。石油部的刘守杰、省建委的孙胜英负责筹备组全面工作,我们八名成员负责与相关单位对接筹建事宜。我主要负责与挂靠单位——胜利炼油厂对接。
  1969年8月,我们选择莲花山下的三角地带为厂址,并开辟了办公场所,9月底向原淄博市建筑公司炼油厂建筑工地借用了十多间油毡房,作为临时办公室。
  这段时间,我们这个油毡房办公点的队伍不断扩大。山东省政府、淄博市有关部门陆续调来不少干部。人员多了,就需要设立食堂。我们没有条件,就向市建筑公司炼油厂工地求助,工作人员都到他们食堂就餐并按月缴纳伙食费。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筹建合成氨厂的工作紧张而艰苦。指挥部建在山坡上,连围墙都没有。我们白天四处奔波,晚上轮流站岗看守物资,负责人也跟着排班。当时石油部规定人员每月给12元野外津贴,但有的负责人就是不要,悉数退回财务组。
  从1970年开始,我们一边为筹建奔忙,一边与各有关厂家联系,请求支援对口技工,同时也招收新员工。新员工进厂后,我们又选派干部与对口单位联系培训事宜。1970年7月,我带着一支50多人的培训队伍,奔赴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进行培训。
  当时在这家企业跟班培训生活十分艰苦,不少员工水肿,有的还得了夜盲症。向该厂求助的同时我随即返回,从临淄区粮食局买了几麻袋地瓜干、咸鱼干运到泸州,以解燃眉之急。
  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合成氨厂筹建工作快速有序推进。1972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开车一次成功,成为我国同类装置中建设周期最短、投产最快的中型化肥厂;此后连续数十年产品质量优于设计值,“齐鲁牌”化肥名扬全国,山东胜利合成氨厂也由此被誉为“化工部一枝花”。(口述:王宝忠 整理:李存荣)

信息来源: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