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不稳定 就不下火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齐鲁石化乙烯二期工程的烧碱装置开车投产后,蒸发系统有时提不起负荷来,生产很不稳定。
  蒸发工段长王遵义,这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化工为此吃住在单位,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那是七月份的一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王遵义在中控室发现仪表数据突然出现波动,装置加热室压力急剧下降,仪表调节阀失灵,生产又出现不稳定,装置负荷只能下降。他来不及多思索,迅速奔向现场,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分析原因。
  一天、两天,生产仍没有恢复正常。他嘴上起了一圈泡,血压也高了起来。有一次他觉得头晕目眩,眼前一黑就晕倒了,两颗牙也磕掉了。工友要把他送到医院救治,他死活不肯,只让现场的医生诊治,休息一下,吃了几片药继续工作。
  他的爱人和孩子听说后急忙赶来,一看整个人变了一个模样,眼圈发黑眼皮浮肿,一脸憔悴,一家人心疼得掉下泪来,一个劲埋怨他不爱护身体。但他却说:“我是这里的工段长,装置生产不稳定,有我的责任,再苦再累,无论受多大罪,也要把问题解决,使生产稳下来。”
  三天过去了,蒸发系统仍没好转的迹象。他清醒地意识到如不及时排除异常,如此下去将会造成电解液原料冒罐,上游装置被迫停车,给全厂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情况紧急,他找来技术员一起分析研究,解决蒸发系统的问题。又经过四天四夜反复观察分析,他果断判断是调节阀芯脱落,打开检查果然如此。病根终于找到,随后进行了紧急处理。当蒸发系统恢复高负荷运行的时候,他又困又累已经站不起来了,车间硬把他送进了医院。
  王遵义在蒸发系统工作的10多年,处理的生产工艺故障数也数不清,人们都称赞他是装置运行的功臣,是没有文凭的专家,也是当代的王铁人。他却谦虚地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责任就在现场,生产一天不稳定,我寝食难安,就一天也不能下火线。”
  王遵义传承铁人精神,吃住在现场攻坚克难的故事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想起来仍感动不已。(国洪升)

信息来源: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