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改的老习惯

  当下有许多人在网络上讲养生、讲健康,其中举得最多的例子是:不要吃剩饭。在他们的文章中,吃剩饭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他们要用新观念改变老年人的老观念与消费习惯。
  诚然,从健康角度来讲,吃剩饭有损健康,但是对许多老年人来讲,吃剩饭并不只是个消费观的问题,而是个几乎不可改变的老习惯。
  以我为例,无论在何处吃饭,我都有个习惯性动作:把不小心掉到饭桌上的米粒捡起来吃掉。我想,多数的老年人都有这个习惯性动作。因为这些人挨过饿,知道粮食的珍贵。小时候在家吃饭,把米粒掉到桌子上,父母必定要求把米粒捡起来。久而久之,不浪费粮食的习惯就形成了,我一直保持到现在。
  如果让我们把吃剩的粮食扔掉,从感情上接受不了。剩菜可以倒掉,剩饭绝不可以浪费,米和面制品都是可以加热后再吃的,为什么要扔掉呢?记得退休前,午餐时在食堂吃包子,一名记者发现有的桌子上扔着好几个没吃完的包子,拿起相机就拍了下来,发表在《齐鲁石化报》一版,引起广大员工的关注。自此,在食堂浪费粮食的现象基本杜绝。
  现在的媒体只讲健康养生、只讲鼓励消费,并把吃剩饭当作靶子来批,却不讲杜绝浪费。
  有的年轻人看到我的观点会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老脑筋、老观念。其实不然,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访问中国时,做出了让在场的中国人大吃一惊的动作。他不仅把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吃得一点不剩,还把盘子舔得干干净净。
  几十年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她也是把自己盘子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她说,食物够吃就可以了,不可以浪费,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自有人类以来,粮食一直是个大问题,直到今天,世界粮食产量还未全部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资源是属于全人类的,没有这种格局,所谓新旧观念都是借口。
  我这一辈子,在生活上有两个改变不了的习惯:一个是不敢浪费粮食,因为我知道挨饿的滋味;一个是不敢浪费水。因为我当知青的时候,曾经因为黄河断流,三年中每年都有几个月喝臭水的经历。这两个习惯,我从来没想过改变。(宗建华)

信息来源: 
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