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生命健康“钢铁长城”

——记山东省“抗疫榜样”党员、齐鲁石化行政部(卫生部)卫生健康管理科科长李秀波

  图为李秀波(左一)在公司机关食堂检查防疫消毒情况,指导员工科学消毒。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齐鲁石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队伍中,经常看到行政部卫生健康管理科科长李秀波忙碌的身影。
  他放弃休假、放弃与亲人的团聚,冒着与新冠肺炎病毒直接接触的风险,毅然迎难而上,开展疫情监测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防疫消杀工作,用爱心与责任心换来公司员工的安心与放心,筑起了一道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
  今年49岁的李秀波,1996年从山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来到齐鲁石化,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已有24个年头。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的洗礼,他清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危害性,作为共产党员更深知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任务。
逆行:在危险边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李秀波一周3至4次要对各单位以及在建工程项目现场督导抗疫情况,引导员工正确佩戴口罩,指导各单位对通勤车、食堂、办公区域、公用电梯、垃圾箱等场所开展科学消毒。在既保证消毒效果又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公司区域每日消毒面积达26万平方米,做到了无死角、全覆盖。
  行政部卫生健康管理科作为公司疫情防控的牵头科室,疫情在哪里,李秀波和同事们的身影就在哪里。在这危险的边缘,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在第一时间奔赴公司各处,冒着风险严防疫情传播。
  那一段时间,李秀波和同事还一起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动态,加强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根据地方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和应急响应级别调整情况,并结合公司的实际,及时制定发布了《齐鲁石化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预案》,组织制定下发18个防控通知,以及致公司全体员工及家属的倡议书。
  在山东省未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之前,他及时主导发布了7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提示,提高员工家属科学防控知识水平。
防疫:没有休息日
  “最艰难的工作就是员工动态摸排。尤其是外来施工人员,从哪里来,什么健康状态,最怕他们不实事求是。”李秀波谈到疫情防控不禁感慨。
  今年1月31日,齐鲁石化开始建立流动人员数据库,李秀波和同事加大外来人员排查力度,对重点人群严查细排不漏一人,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至5月下旬,累计摸排市外返淄人员2806人,这对于只有4名员工的卫生健康管理科来说,工作量巨大。
  那时,李秀波每天早6点多出门,加班到晚上11点已成为常态。在疫情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吃住在办公室是常有的事情。2月份的一天,晚上7点钟李秀波进家门不到一刻钟,就接到地方疾控中心电话,要求连夜协查一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在公司辖区内的活动轨迹和接触人群。
  “看来,今晚你又要带着被子去加班了。”在妻子的担忧中,他胡乱扒了几口饭,匆匆又回到单位开始忙碌,直到确认没有公司内接触人群后,李秀波才松了一口气,此时已是凌晨两点了。
  当前公司正在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全面回归正轨,李秀波承担的疫情防控工作没有丝毫松懈,1月23日至今,他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
手机:24小时在线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李秀波的手机号码是大家的“公众号”,24小时不关机。“有时晚上10点以后,还有员工电话咨询疫情的事情。”每逢此时,他都耐心解答,直到对方消除了疑虑与恐慌。
  “电话一响,心里就忽悠一下子,最怕公司员工出现身体发热状况。”疫情严峻的那段时间,李秀波最怕听到电话响。“齐鲁石化的生产上下游连贯,如果一个在岗员工出现疫情问题,就会影响一个班组、一个车间,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厂,疫情防控的好坏是公司持续生产经营的重要根基。”李秀波如是说。
  疫情就是号角,更是检验疾控人员党员初心使命的考场。5月10日,公司一家承包商的施工人员出现发热症状,他立刻紧张起来。做核酸检测须耐心等待,一大群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结果。晚上10点30分,检查结果出来是阴性,有惊无险,李秀波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看到发热人员被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看到他们健康地工作生活,这是最令李秀波欣慰的事。
  如果问李秀波,疫情结束后你最希望做哪一件事?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回老家看看,陪陪爸妈!”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陪老人过春节了,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打乱了他今年回家过年的计划。疫情没有结束,他便不会停止忙碌的脚步。(文/图 周大庆)

信息来源: 
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