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逆行“采油郎”

齐鲁石化疫情防控期间全力以赴确保首批出口船用燃料油按期保质出厂

  沥青车间副主任曾一斐(左)、技术员田艳萍(中)、班长唐敬辉(右)在调试装车批控仪。(朱作清 摄)

  沥青车间班长唐敬辉(前)和工友一起查看装车鹤管对位情况。(王斐 摄)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齐鲁石化首批出口低硫船燃(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专列缓缓驶出铁石站,列车宛若游龙,发往山东龙口滨港液体化工码头保税罐区,首次实现为国际邮轮加油,助力中国石化抢占国际船用燃料油市场。
  奋战了28小时的炼油厂沥青车间十几名干部员工如释重负,主任范大安开始着手汇总装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回忆整个装车过程,大家的忘我付出让他感动万分。
  “必须保证首批船燃在明天24点之前全部装车出厂。”
  2月20日上午10点,范大安接到厂部下达的指令,时间紧任务重,他迅速安排人员按照早已预定好的装车方案开始执行。
  装车设施首次投用、受疫情影响保运厂家无法现场指导、装车时间短……一系列难题都是船燃装车出厂的“拦路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办法总比困难多。”沥青车间负责铁路运输的党员唐敬辉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由于疫情防控,车间管理人员有一部分在家听班,得到装车的消息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赶到现场。
  “作为党员,这个时候就要站出来。”关键时刻,党员冲锋在前。
  船燃装车台是新改造的,考虑到所有设施都是第一次投用,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炼油厂提前联系专业维保及运维中心,及时处理问题。车间抽调班组骨干,补充到装车队伍中。
  果然不出所料,看到第一组11节车皮后,范大安他们有些不安了,此车非彼车,跟之前的设计存在差异。打开车厢顶部的入口盖和底部卸油口都需要专用工具,而销售储运部也只能提供两套。怎么办?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统筹安排,11节车皮共22个车厢,唐敬辉先拿着工具将入口盖逐一打开,有的已经锈蚀,开盖过程需要费时费力。开盖完成后,底部卸油口也要检查紧固,打上铅封,记下铅封号,并且拍照归档,每一个数据和过程必须严格把关,做好记录。
  “批控仪上的流量控制也经常出故障,我们就改成人工监测液位,白天还好,晚上光线不足,只能用手电照明。”今年55岁的车间副主任曾一斐跟队员们密切配合,紧盯液位,防止车厢溢流。
  装车台四周毫无遮挡,春寒料峭,夜晚的寒风让已经在现场忙碌了一整天的队员们感到阵阵寒意。但是时间不等人,不管多晚,第一批次的这11节车皮当天就得装完。技术员田艳萍看到大家在现场没有热水喝、没有地方坐,自己找来了暖瓶和一次性水杯,拿了几个简易的小板凳。“他们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得喝口热水暖和暖和。”
  2月21日,还有3组32个车皮要在一天内装完。虽然有了一些装车经验,但是任务更加艰巨。从一大早开始,大家按部就班,延续昨天的工作。
  “我们车间的员工年龄都偏大,昨天忙到晚上10点,虽然都很疲劳,但是今天没有一个人掉队。”范大安表扬自己的员工,并且跟大家并肩作战。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好好吃饭成了奢望。田艳萍在办公室准备好泡面,大家利用倒换车皮的时间,抽空去吃上一口,再抓紧赶回现场。
  下午6点,天色渐渐黑下来,气温也逐渐下降,还有一组就全部装完。队员们相互鼓劲,都在各自负责的区域内忙碌着。
  “小爬车的铁链子出问题了,得抓紧找人维修。”正在铁轨上操作的队员喊了一声。
  “好的,马上联系。”女设备员李洁明白小爬车是拖动车厢定位的关键,要是它“罢工”了,装车的任务就很难完成。打电话、找配件、协助维修人员快速处理,李洁一直盯着,手脚冻得不听使唤,原地活动一下,眼睛却不离开小爬车。
  由于小爬车的位置与铁轨平行,运行的时候有一定的惯性,需要操作人员凭借经验控制停止位置,保证鹤管与车厢顶部的入口严丝合缝才能装车。铁轨上没有照明,操作人员弓着腰、低着头,凭借手电的光观察小爬车的运行,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但是大家都默不作声,手上的工作依然快速而熟练。
  晚上11点30分,这群“逆行”出战的队员们,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首批43车、1835.38吨船燃装车任务。(记者 孙淑芸)

信息来源: 
20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