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在我脑海里跳动

□宗建华(齐鲁石化报原副总编辑)

  当《齐鲁石化报》还是《石化工人报》的时候,我就是通讯员,积极给报纸写稿。后来,有幸成为报社的一员,继续为振兴齐鲁鼓与呼,直到退休。
  1993年,我从《中国石化报》记者站转到齐鲁石化报社工作。这一年,齐鲁石化刚刚完成了一次机构改革。从这时开始的记忆里,企业一直在跟随中国石化不断地改革,我的报纸生涯与国有企业改革紧紧联在了一起。这时,齐鲁石化的企业精神已经形成,这就是“团结勤奋,争创一流”。到报社工作,自然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九十年代的中国,国家在改革、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新闻媒体自然不能落后。在公司、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社长、总编辑刘百胜带领报社一班人也在不断尝试改革:一是改变报纸内容;二是改变报纸版面。
  企业报纸要做的主要事情无非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上情下达”方面,报纸首先在公司“两会”的报道上尝试改变。过去,公司党委扩大会议和公司职代会召开时,报纸都要把工作报告全文刊登。我们把全文刊登改为重点刊登、解读式刊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让干部职工了解报告的重点。难点在于,记者编辑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变成文章,这对记者编辑也是严峻考验。可喜的是,大家经受住了考验,新的报道方式受到称赞。
  在“下情上达”方面,报纸组织了“百岗专访”。专访的对象是公司各单位最重要、最危险和最不起眼的岗位。长期以来,屡屡见之诸报端的多是各厂各单位的主要车间和部门,有不少岗位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报纸尝试打破这种局面。“百岗专访”铺开后,很快就有了效果,各单位重视,公司领导也给予肯定。
  除此之外,报社还响应中国石化报的号召:跳出石化看石化,刘百胜和记者邢玉明到寿光、桓台等齐鲁石化产品大户,采访当地对齐鲁石化产品的评价。
  进入2000年之后,公司生产经营形势一度异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报纸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跟随企业领导的步伐,客观反映企业实际。在这个时期,《齐鲁石化报》跟踪报道公司领导为扭亏为盈做的各项工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公司认为报纸情况及时,职工认为报纸大胆说实话,评价都是正面的。
  这个时期的《齐鲁石化报》,在中国石化报工作会议上受到充分肯定,《中国石化报》原社长、现在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说:“大家都看看《齐鲁石化报》,了解下什么是真正的办报。”在改变内容的同时,我们还在版面改造上下功夫。当时,都市报异军突起,他们的版面和内容对传统报纸冲击极大。面对这一形势,刘百胜派编辑记者们,分期参加中国报业联合会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几乎每个人学习归来,都主动写出版面改革的建议,其中以吴限的意见书最为全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齐鲁石化报》的版面多次改进,受到了业内权威人士好评。
  时代在变化,报纸也在变化。回顾过去,反思自己,我们毕竟依靠团结与勤奋的力量,做出了一流的工作,为企业争了光,这也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信息来源: 
201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