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荣誉印证革命征程

——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范明泉、彭波夫妇

  左上:佩挂奖章的范明泉。(赵兵 摄)

  左下:佩挂奖章的彭波。(赵兵 摄)

  右上:范明泉(前排居中)、彭波(后排左一)与战友们的合影。 (范明泉老人提供)

  “我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能活下来已是不幸中的万幸。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因为经历过战争年代所受的苦,才更深切体会到新中国、新社会和新时代的甜。”10月22日,齐鲁石化90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范明泉深情地讲道。
  国庆前夕,范明泉和老伴、齐鲁石化离休干部彭波双双受到政府表彰,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对他们这对相伴七十多年的伉俪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12岁时,范明泉偷偷跑去参加解放军,被爷爷劝了回来。爷爷说他太小了,吃不了当兵的苦,其实爷爷是舍不得这个未成年的孙子。又过了几年,范明泉15岁时,正好有部队路过村子,他非要跟部队走,家人劝阻不成,他终于参军入伍,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因年龄太小,被部队安排当了卫生员,主要担任战场救护。
  范明泉最难忘的是参加淮海战役。战役期间,范明泉作为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中的一员,参加了战地救治伤员工作。紧接着,他跟随部队渡过长江,连续不断地追击国民党军的残兵败将。“当时,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只知道逃跑。他们坐着汽车逃跑,我们靠两只脚追。追上后解放军一开枪,他们就投降。”范明泉说。
  范明泉随主力部队马不停蹄,一直追到如今的安徽省广德市,在广德主力部队又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接着,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返回头来解放上海。解放上海时,解放军纪律严明,遇到下大雨,就一人一块雨布,在马路边一铺和衣而睡。
  范明泉回忆,当时真是太艰苦了。他当时身体不好,有肺病,厉害的时候还吐血,但是作为军医,必须跟上大部队。战场上的轻伤员,由卫生员负责,简单包扎后不下火线,继续上战场。范明泉是军医,主要对重伤员进行战场救治,急救后由支前民工抬走,送往后方医院医治。
  对于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范明泉老人说,这是一份荣誉,非常高兴,也盼望了很长时间。比起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老人感到特别幸运和满足。他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齐鲁石化。现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幸福。人们常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话说的太对了。”
  今年92岁高龄的彭波,耳不聋、眼不花,大脑清晰,对于过去的经历侃侃而谈。
  1946年2月彭波参军,本想上卫校读书,没想到6月份全面内战爆发,她就去了前方医院。她参加的第一个战役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当时,她是护理员,不仅要救治、照顾伤员,还要给伤员送水、送饭,有些伤员不能吃饭,她就一口口地喂。
  最难忘的是上夜班。有时,上半夜只有一个人值班,又要打针,又要照顾病号。有的伤员不幸得了破伤风,给伤员打着针时,忽然就推不动了,人就这样走了。那时,她不到20岁,心里有些害怕,但仍旧帮牺牲的战友穿上衣服,等第二天早上护士长来了,找个棺材把人就抬走了。她对此印象深刻,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有个战友叫张秀文,比彭波小3岁,有时夜间行军困得实在不行了,就趴在彭波的肩膀上,彭波就带着她一边走一边睡。
  那时,白天常有敌机轰炸,部队不能行军,怕暴露目标,只能在晚上行军。晚上行军即使看不清路,也要急行军,一般一小时要走10里路。
  说起她和老伴范明泉是怎么认识的,彭波讲了一个“10块钱”的故事。彭波1946年当兵时,他俩在一个班,彭波是护士,范明泉是班长。后来,范明泉上了前线部队,彭波留在后方医院,两人失去了联系。一直到1953年,谁也不清楚谁的情况。后来,彭波上了“防空速成小学”学习两年半,范明泉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没想到临行前查出肺病没去成。不久,他转业来到了山东济南。范明泉回到地方工作后,彭波仍留在上海防空司令部。
  从1946年参军,一直到1953年,彭波没有回过家。她给部队领导写申请,回家看看。领导批准后,给她半个月假。她只带了35块钱津贴,回到老家——当时的临沂地区莒南县,想回部队时没钱了。当获知范明泉在济南市立第一医院工作时,她从老家步行或是搭车到临沂、过兖州,最后来到了济南,找到范明泉借了10元钱。这10元钱为媒,两个人经常联系,后来彭波就嫁给了范明泉。彭波常跟家里人开玩笑说:“你爸爸10元钱买得我。”
  此后,彭波也来到了济南,在济南灯泡厂工作。当时,彭波既是灯泡厂保健站主任,又兼任机关工会负责人。
  1969年12月,为支援炼油厂的医院建设,范明泉从济南市立第一医院调到了炼油厂职工医院,担任了小儿科大夫。凭借数十年间在部队当军医时养成的医术,范明泉准确诊断并救治了许多急症患儿。有的家长曾专程登门致谢,感谢范明泉大夫救了孩子的性命。
  后来,范明泉参加了齐鲁石化中心医院门诊部筹建工作,并担任了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那时,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儿,一年到头很少见到他正点回家与家人一起吃晚饭。下班前家人常接到他的电话:“今晚加班不能回家,不要等我,你们先吃饭吧。”
  后来,彭波也从济南调到了炼油厂,先在炼油厂油毡纸厂当指导员。这是一个家属工厂,生产条件很差,创业十分艰难。彭波发扬在部队养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带领大家白手起家。彭波处处带头,重活、累活抢着干,把生产搞得蒸蒸日上。当时,这家企业在齐鲁石化乃至临淄区颇有名气。
  此后,彭波来到了炼油厂退休办工作,一直干到离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工作岗位。
  “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我真是感恩不尽。公司对我们特别关心,经常派人来看我们,我们作为战争年代的幸存者,永不忘党的关怀和公司的温暖。”彭波说。(赵兵)

信息来源: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