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创刊40年

□ 李 梅

  每当我坐在电脑前熟练地打字时,就会想起30年前自己干拣字工作时的劳动场景。抚今忆昔,拣字与打字,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1980年我被分配到齐鲁石化印刷所工作,主要承担着《齐鲁石化报》及机关各处室的文件、报表等印刷业务。我的岗位就是拣字、排版,俗称码字,学徒期两年半。站在一排排整齐的铅字架面前,我感到既新鲜又好奇,这么些字谁能记得住?师傅告诉我:字架共分四大部分,内部是常用字,设有连词、联句等,外部是较常用字,中外部次之、大外部则属于不太常用的字,四大部分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汉字。看我一脸茫然,师傅认真地说:“拣排是生产龙头,有一定文化素养和水平的人才能在此岗位工作,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拣字员,必须下苦功夫死记硬背,把所有字的位置烂记于心,做到手到擒来。”我默默地记下了师傅的话,决心好好干,尽快掌握业务知识。
  说起来容易干着难,看似简单的重复动作,真正操作起来可没想象的那么轻松,拣字时要一手拿着稿件,一手拿着木托,一个字一个字的从架子上拣下来,然后再拼成64开、32开或16开版面。手里的木托装满字约有五六斤重,熟练程度要求只看稿件不看字架。一个工作日需要蹲下、起来几千次,累得胳膊腿都抬不起来。一次,稍不留神,将拣好的一整盘子字全撒在了地上,吓得我不知所措。师傅过来了,弯下腰帮着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拣起来,重新放到架子上。我心里像揣着个小兔子,忐忑不安地等着师傅发落,然而,师傅只是小声地说:“以后注意点。”
  八九十年代,文件特别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班加点才能不误工作,遇上几万、十几万字的材料,男女老少齐上阵,白天黑夜连轴转。大家便使用录音机里播放流行歌曲,营造轻松的气氛缓解疲劳。尽管辛苦,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繁忙的劳动中,我用自己的勤奋,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破格提前半年出徒。
  人们都知道铅是有毒金属,有害健康,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受条件所限,只能是杯水车薪。大家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不再使用铅字,照样能印刷出高质量的书刊。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印刷行业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快速地发展。公司陆续为印刷所投入了巨额资金,先后购得计算机、进口激光照排机、全自动轮转胶印机等先进设备。沿用了几十年的铅字印刷工艺终于被淘汰,梦想变成了现实。
  先进设备的投用,把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印刷周期。同时还提高了印刷质量,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此外,更是改善了工作环境,消除了职工对健康的后顾之忧。改造后的生产车间窗明几净,排版打字人员身穿白大褂端坐在微机前,快速地敲打着键盘,打字速度每分钟都达一百几十字,厂名也由印刷所改为印刷厂。
  印刷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公司印刷厂的知名度也在淄博地区名闻遐迩,被淄博市新闻出版局指定为书刊印刷定点单位。《齐鲁石化报》由四开版面扩大至对开、周三刊后,印量增加了数十倍。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感、自豪感、满足感溢于言表。与此同时,我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从拣字员走向生产管理岗位,负责全厂的业务及生产任务管理,直到退休。今年10月下旬即是齐鲁石化报(石化工人报)创刊40周年了!在高兴的同时,回顾起拣字排版的工作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信息来源: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