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忙,我带你们去现场捋捋氢气流程。”“太好了,又可以长知识了。”7月30日午饭后,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重油加氢车间副主任赵文涛对运行二班青工发出学习邀约,立即得到回应。
此时,室外温度达到35℃,热浪扑面而来,站着不动都能汗流浃背。但大家毫不在意,沿着纵横交错的管线平台大步走起来。
“先说说,这条管线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赵文涛边走边指着管道上的标识提问。青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他仔细听、不插话,等大家说完后开始讲解。
“先看清楚管壁上的介质代号,再结合流向箭头,就能大致判断管线走向。”他一边用手比划管线路径,一边对照提前准备好的DCS系统流程图,“找找看,现场这条管线对应的是DCS上的哪个回路?”
提问声、讲解声、答疑声在热浪中交织。赵文涛逐一拆解每条管线的来龙去脉,哪里是氢气管网的分支点,哪里设置紧急切断阀,压力波动时管线会有哪些异常表现……他总能精准捕捉青工们皱眉的瞬间,不等提问就主动把难点掰开揉碎解答,直到大家真正理解为止。
阳光炙烤,汗水顺着赵文涛的安全帽檐不停滴落,他却像是没有察觉,只顾让手里的“现场教案”更生动。
两个多小时过去,当一行人沿着管线走完整个氢气流程,青工们的工装上也早已挂满盐霜,脸上却满是兴奋。
“跟随赵主任走一趟,比对着图纸琢磨半天管用多了。”青工陈荣博感觉收获满满,“之前总摸不清一些边边角角的管线、导淋,这次对照实物听讲解,那些模糊的地方全透亮了。”
这场“现场课堂”没有花哨的形式,却让装置流程顺着管线的走向“钻”进青工心里。赵文涛用最务实的带教方式,将自身操作经验一点点传递给青工,既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也为企业攒下技术传承的底气。(郭炜烨 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