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橡胶厂成型车间操作工8小时连轴转,从主控室到胶乳槽顶部不足50米距离,他们硬是跑出了1万多步。
最近,针对产品牌号频繁切换过程中产生的过渡胶乳存放难题,该车间精准计算配料比例,员工快速切换流程管线,全力组织胶乳不间断出厂,用速度和激情助力“百日攻坚创效”行动落实落地。
维保提速——
确保安稳运行
“闪蒸槽液位出现波动,快去现场查看。”3月24日,该厂丁苯二车间前工序内操巩江监盘发现问题。
现场工艺工程师王宽章、班长高振守协同班组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排查,确认是液位测点出现堵塞,他们迅速清理堵塞的自聚物并回装投用,仅用1个小时恢复正常指示。
随即,车间举一反三,针对气温逐步升高,丁二烯、苯乙烯系统容易产生自聚物,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人员按照装置防自聚方案对两套系统逐项检查落实防范措施,降低了装置运行风险。
“受疫情影响,近期原料和产品价格瞬息万变,这个时候,怎样把握有利时机,做到增产创效?拼得就是速度!”橡胶厂经理李海强指出了问题也是下达了指令。
“本次共检查出12项问题,请相关责任车间择机处理。”3月底该厂机械动力科对7条后处理生产线设备的运行情况开展集中检查。后处理转动设备多,橡胶产品粘度大,易造成设备堵挂,他们加大检查力度,对重点设备实行“五位一体”特护,强化事故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处理准确及时。
从3月份开始,该厂要求各车间根据各自生产特点定期对设备进行点巡检,查找设备深层次隐患,为生产平稳再上“安全锁”。
除此之外,该厂延续去年与运维中心联合设备巡检的做法,通过专业部门对现场设备有针对性的检查,提前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我们持续进行后处理设备运行攻关和设备预知性检维修,有效减少了工艺波动及停车次数。”该厂机械动力科副科长周东奇介绍。
切换提速——
结构增产创效
接到厂部指令后,各科室和车间闻令而动,生产技术科紧盯市场变化,优先排产边际贡献大和客户急需的产品;技术质量科组织技术人员就“如何提高丁二烯”产量分析讨论,结合原料情况,合理提高两套丁二烯装置的负荷,优化工艺参数,尽可能提高装置收率,多产丁二烯。
由于近期一抽提精馏系统运行不太稳定,丁二烯车间要求班组人员增加对塔釜过滤器的清理频次,及时切换重点机泵,保证系统平稳运行。
该车间还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技术人员不定期查看DCS系统报警情况,对一些操作失误,不管是否影响到产品质量,都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现场检查正常,干燥箱温度达标,可以进料。”4月1日上午,该厂成型车间主操姜宁在DCS上设定产量,并按下进料按钮,B线顺利改产SBR1712牌号橡胶,这是他们3月份以来第3次切换。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3天时间里,该车间按照排产计划,切换两次牌号,一次是黑胶切白胶,一次是转产难度更大的新牌号SBR1739。停车、清理、开车,多项工作同时进行。
如何在有限的清理时间内保证清理质量,减少不合格胶的产生?整个操作过程,车间管理人员轮流盯靠,跟踪协调解决出现的异常情况,和班组员工一起做好操作管控、参数优化,做细设备检修。
优化提速——
实现降本增效
SBR1739是该厂正在加大市场推广的新产品,由于产品参数与其它牌号差别较大,在摸索阶段组织工业化生产时,出现过不少困难,堵挂现象较为严重。
该厂不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优化操作,本次SBR1739的生产创出了高水平,当月产量803吨,为月度新高。装置运行平稳有序,为降本增效创造了条件。
产品牌号频繁切换,中间过程产生的过渡胶乳存放成了一大难题。该厂提前与华北化销公司齐鲁经营部沟通,全力组织胶乳装车出厂。
3月27日,技术质量科与丁二烯车间、丁苯一车间协调,在保证产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将阻聚剂浓度由20%提升到30%,降低了助剂甲苯单耗;成型车间利用停车切换牌号的时机,更换12台疏水器,降低蒸汽损耗;顺丁车间加快“7万吨改8万吨”生产试验,目前试验状况良好,4月份他们将继续延长生产时间,为做大橡胶产量奠定基础。(记者 孙淑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