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精准”培训强化本质安全

20183121610分左右,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原料缓冲罐发生爆炸起火,导致2人死亡。事故的发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值得注意的是,事故所在企业不但是世界500强,也是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尤其是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其引发的教训更加令人震惊。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循环氢压缩机因润滑油压力低停机后,加氢原料进料泵联锁停泵,但泵出口未设置紧急切断且单向阀功能缺失。而在关键时刻,操作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关闭泵的出口手阀,最终导致了缓冲罐超压爆炸着火。在这次事故中,控制系统一直是正常工作的,该报警的报警了,该联锁停机也停机了,可问题恰恰出在了停机后,出口阀没有及时关闭这个人为的环节上。这本是操作人员最基本的应知应会操作,仅仅需要2秒钟时间就能完成,但最关键的处置未执行,最终酿成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此次事件令人感到遗憾与痛惜的同时,也应让我们对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任何问题的发生从根子上都能找到人的因素,而由于人工操作不当出现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严峻问题。无论是打造智能工厂,还是进行智能化改造,其效果都要遵守木桶原理。而人的因素是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如果在这个环节出现纰漏或偏差,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特别是对于我们石化行业这类高危企业而言,一旦出现人因失误,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剖析“3·12”爆炸事故的背后,一个看似简单的现场操作行为,最后却造成了不可接受的重大事故,由于石化行业易燃易爆的特点,类似的问题,任何一家单位都有可能发生。
  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动力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纷纷涌现,这一切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经有关部门调查:“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制约企业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由于人的因素造成事故发生所占比例达85%以上。如今,齐鲁石化也面临着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的问题,这些都对公司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考验。公司正在组织开展的精准培训,目的就是以人才建设为根本,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培训对象、内容、方法的精准识别、精准设置、精准实施,从而实现精准培训,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公司在五个一批员工培养锻炼计划中提出,要重点选树一批装置操作骨干,着力培养主要生产装置,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干能力,能够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突发问题,排除运行隐患的操作骨干人员,避免在生产装置发生重大波动时,不至于造成重大事故隐患,做到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确保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要培训提高一批生产操作主力,通过导师带徒”“技能培训”“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等方式,强化四懂三会能力,引导立足生产实际,扎扎实实干好自己岗位的活。使一线员工队伍素质满足公司内操系统化、外操区域化的要求,适应人员流动常态化和智能化工厂建设的需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产安全的防范没有终点,更没有一劳永逸,我们要善于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教训,时刻警醒,防微杜渐。要通过精准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纠正单纯依靠技术,不依靠人的因素错误观点。为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打造公司基业长青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储备。

信息来源: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201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