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模品牌 激发创新动力

    近日,齐鲁石化公司工会命名了3家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表彰了20项优秀技术创新(攻关)成果,启动了岗位创新创效创优·工人先锋号在行动活动,向全体职工发出了人人争做大国工匠,班组争创工人先锋号的号召,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掀起了全员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创优的热潮。
  公司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从2014年开始创建至今,以劳模领军、群体创新为特色,为广大职工打造了一个激发创新动力、全员参与创新的阵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工聚集到劳模创新工作室周围,大胆创新、踊跃实践,30家工作室,2016年就完成课题193,取得国家专利15,为推动企业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攀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新助推装置平稳运行
创造世界新纪录
  第二化肥厂孙传宝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职工创新创效创意思维碰撞提供了崭新舞台,通过点题攻关、技术创新,各项指标不断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煤气化装置于20169,打破了由自己创造的同类型装置长周期运行538天的世界纪录,截至发稿(54),此装置已平稳运行765天。
  孙传宝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性地设计开发了网络创新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了网上创新之家”,“成员构成、攻关笔记、项目进度控制等线上模块,融合了合理化建议、导师带徒、登陆考核、提醒公告、数据统计等多项工作内容。通过发出攻关课题,展开技术讨论,提出创新点子,实施头脑风暴”,工作室成员参与攻关项目的研讨与笔记记录已累计达到了6600余条,为装置解决了严重困扰长周期运行的诸多难题,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公司创造着骄人的业绩。
创效赢得企业显著地位
提升经济效益增长点
  氯碱厂蔡振华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研发、试验、生产于一体,紧紧围绕企业扭亏脱困目标,研究行业形势,分析市场需求,查找装置瓶颈,开展技术攻关,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困难想办法为团队队训,想方设法应用新技术,改进老工艺,筛选新原料,开发新产品,为装置科技进步增添了强大动力,自创建到2016年底为企业增效1809.85万元。
  创新工作室有新产品研发、新产品中试试验、课题攻关、市场调研与用户服务等4个工作小组,成员通过学习交流、工作研讨,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课题攻关工作,科学筛选新原料,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实施工艺改造,让老装置焕发新活力;积极开发新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要效益,开创定制化生产新模式,8个牌号新产品为企业赢得了市场,更增加了可观的效益。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石化、齐鲁石化科技进步奖及优秀成果,《一种不同粘度液体物料的混合加料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扭亏增效发挥了大作用,创造了更多的效益增长点。
创优促进岗位成才机制
 建设打造人才成长通道
  公司建厂51年来,共培养了9名全国劳动模范、135名省部级劳动模范、1300余名公司劳动模范、900余名先进工作者和先进职工,他们为公司走过51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劳模、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坚持创新道路、弘扬创新精神、凝聚创新力量,为推动齐鲁石化基业长青奠定了坚实基础。
       “虽然我没有高学历,但我有满身的技艺和30年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徒弟们从学校里学不到的。我会好好珍惜在岗的每一天,把我的全部功夫毫不保留地传承给他们。运维中心老班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申永恒在劳模创新工作室表彰大会上说。三年来,他把技能、专长无私地传承给年轻人,工作室“80”后的年轻骨干有5,其中3个年轻小伙子是申永恒的徒弟,师傅手把手的传帮带”,使他们的各项技能得到迅速成长和提高,如今3个徒弟已经成为生产骨干、创新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工作室担当了企业机电技术攻关的主力军,切实解决了一线生产中的难题。研发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加速了创新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创新已经成为年轻职工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苟成冬是烯烃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带领创新工作室为齐鲁乙烯装置产量冲极限,指标再提升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攻关成果与个人成长的双丰收。他刚刚被提拔为烯烃厂裂解车间副主任,由一名创新创效的带头人,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管理人才。公司工会把培养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为广大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广大职工成为齐鲁工匠拓展了成长通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公司劳模团队正在为公司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效益目标做出新贡献,展示新风采。(齐惠怡)

信息来源:齐鲁石化新闻中心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