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今天在齐鲁算是开眼了

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第二催化车间于3月30日下午3点30分,装置检修完成,转入开工模式。

第二催化车间是今年胜利炼油厂春季检修任务最繁重的车间之一,承担着外取热改造、再生器旋分离器更换、分馏塔顶改造等任务。从3月3日开始检修到3月30日检修交付生产,车间认真践行公司提出的“环保停工、安全检修,开车一次成功”的要求,准备安、稳、足,确保了大检修顺利进行。

未雨绸缪 应对环保停工

针对公司今年检修环保停工“天上不排、地下不放、环境无异味”的总体要求,该车间1月份就在装置正常生产期间完善停工流程,新增了液化气退液线等部分管线,把液化气凝液全部回收;车间准备了大量胶带,通过胶带打通流程,把死角和局部管线设备里面的物料彻底回收;利用密闭吹扫,实现了零排放。

为防止管线、设备里面的介质流到地面,车间提前准备了20个接油盆、30个接油桶进行物料回收, 

多措并举 筑牢安全大堤

针对检修项目多、战线长,车间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好安全防护,从源头上把握好安全防线。

针对施工作业点多、面广、作业交叉,车间落实好网格化管理,为检修安全增设了保险。

检修全面铺开后,施工单位也持续作业,车间每天根据现场作业分布,合理分配好地面监护和高处监护。

车间积极配合安工院和公司安监大队,主动协调沟通,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及时关注施工队伍的工作状态,宣传栏上每天更新HSE督查通报,确保检修安全有序。

敢打硬仗 催化人好样的

已经运行十四年的再生器旋风分离器,今年首次更换。

旋风分离器共6组12台,每台直径1.4米,长度11米。先由吊车吊到40多米的平台,再用倒链从2.4米的大装卸孔倒进再生器。这是业内首次尝试整体从大装卸孔进,事前用电脑整整模拟了5个小时。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繁重任务,面对质疑、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催化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能行!

可以说吊装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再生器内,空间狭小,呼吸困难,他们轮流替换,出来透口气接着再干,常常是出来一身油、一身汗。

当他们按计划完成任务并打破一次吊装成功的纪录时,来自上海高桥石化的一施工人员竖起大拇指说:像这种施工,其他石化系统都完成不了,今天在齐鲁算是开眼了!

认真的人最美丽

该车间副主任鞠海京至今还记得检修停工时,曾经五天五夜没回家。等交付检修那天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老母亲还没睡,看着疲惫不堪的儿子,老人家走上前,边牵着他的手边问:这几天你吃得好吗,睡得好吗?而得知他感冒的妻子早已把一杯柠檬水泡好放在桌子上。

党员、设备组长曹荣良,钻塔进罐是他每天的常态。每台容器打开,他都第一个进去,从分馏塔出来满身油污变黑人,从再生器出来满身催化剂粉末变白人。

有一次,因为在容器内工作时间太长,等出来时,曹荣良和柳春生都吐了。看着两人的样子,大家既心疼又钦佩。

大检修和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是朱博最牵挂的两件事。每天加班到深夜,最让他开心的就是收到妻子发来的女儿照片。作为青年骨干,三次大检修的经历,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转岗到二催化刚刚一年的王博,六月份准备结婚。不巧遇到大检修,他说结婚用品可以等,大检修等不得,他要利用这次检修,把平时没学到的东西都补回来。

知道袜子为什么成盒买吗?小伙子们天天忙碌在现场,几乎每天都是一万多步,袜子两天一双,又脏又烂,根本不用洗,只能扔掉换新的。

“团结勤奋 争创一流”,齐鲁石化50多年的企业精神,打造出了一支能打硬仗,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职工队伍

参与大检修的勇士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最新消息,今日已进入开工模式的第二催化车间两次气密查出的所有问题都已整改完毕,现场员工正在拆除各种盲板,把瓦斯引进装置,准备点炉。

作者:李莉 董庆章 王斐

信息来源: 
2017-03-31